掌握轉變 為升小做好準備

文: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升小適應 幼小銜接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小學統一派位將會在六月上旬公佈結果,不少家長擔憂孩子受疫情影響下,長期停課或會無法銜接小學課程。事實上,小學的校園面積、設施、人數,遠較幼稚園龐大和複雜;上課模式的轉變也是小一新生的壓力源頭。因此家長必須了解幼稚園和小學的相異之處,再根據孩子的個性和成長狀況,逐步調適,為開學做好準備。

幼稚園、小學轉變對照表

  幼稚園 小學
校園環境
  • 校舍較小
  • 玩具、遊戲設施較多
  • 每班人數較少
  • 校舍較大,有多個樓層
  • 傳統課室佈置,另有多個活動室
  • 每班人數較多
學習模式
  • 上課時間短
  • 主題教學
  • 以遊戲、活動形式授課
  • 功課較少或沒有家課
  • 上課時間長
  • 分科上課
  • 形式規範和秩序化,以講學式授課
  • 功課較多,須應付默書、測驗、考試等
校園生活
  • 年級年齡差距較小
  • 面對老師的人數較少,較易得到老師的關注和照顧
  • 較少約束
  • 年級年齡差距較大
  • 老師人數明顯較多,需要花時間認識,而得到較少關注和照顧
  • 須遵守校規、上課時間表,有具體制度和秩序

小一適應措施 學校舉足輕重

鑒於幼稚園和小學的學習模式差異,教育局早於二OO 一年公佈《幫助小一學生適應新的學校生活》指引,建議小學訂立一個月至一個學期不等的過渡期,讓小一新生適應較嚴謹和有規劃的學校生活,預期達致以下效果﹕

  • 對學校產生歸屬感;
  • 應付小量及簡單的家課至適量及多類型的家課;
  • 由綜合為主的學習至分科為主的學習;
  • 可應付一個較規劃化的日程,如上課時間、休息、午膳、週會、課外活動安排等;
  • 逐漸熟習學生手冊的記錄、校規和校訓、個人衞生的處理、上課個人物品整理和應用等;
  • 按部就班地掌握和適應全新的學習經驗及評估方式,例如溫習、默書、測驗、考試等。

  (以上資料參考教育局網頁)

學前4 式 為開學未雨綢繆

升讀小一的適應困難,大多與學校環境、學習生活及自理要求的轉變有關。教育局固然為小學提供指引,讓學校為新學年安排措施,幫助新生盡早適應校園生活;事實上幼兒成長速度不一,極需要家長協助及支持,如能及早進行訓練,便有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不妨從以下四方面着手﹕

1 適應社會

小學班級人數較多,眾多學生及老師。家長讓K3 孩子多參與群體活動,學懂與人相處的技巧,例如進行團體活動時,需要遵守秩序,主動排隊、在室內要輕聲走路、必須獲得同意才能取用他人物品等。

2 良好習慣

小學上課時間長而緊湊,亦有嚴謹校規,然而K3 孩子自理技巧尚未成熟,家長需要訓練孩子養成作息定時的生活規律,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學會自我照顧,包括收拾物品、自行進食、整理衣服、保管自己的物品等,同時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包括如廁後需要沖廁和洗手。

3 強健體格

入讀小學後,因每班人數較以往多,學生患病容易互相感染,因此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做運動,除了加強身體四肢的協調能力,更可以鍛鍊健康體魄,增強抵抗力。

4 樂於學習

小學課程較多文字及數學技巧,家長需訓練孩子懂得專心聆聽、專注學習,適當時回答別人,或提出發問和報告狀況。

家長除了鼓勵孩子多閱讀,更可以透過家庭遊戲作出相關訓練,例如﹕找不同、配對遊戲、拼湊模型等,均能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記憶力;而兒童棋類遊戲則有助培養兒童專注和守規的態度。

小一適應家長注意事項

  • 關注學習態度
    不少家長期望學校自然會把學生教好。其實學校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有限,更多是取決於學生的先天條件、學習態度及家庭支援等。
  • 預留時間支援
    家長要作好心理準備,孩子需要花較多時間應付學業,家長也需要騰出時間作支援。
  • 了解功課質量
    家長宜抽時間參加學校舉辦的迎新座談會,了解學校功課的質和量、測考要求、課外活動等。更可與其他家長分享和互相交換資訊,需要時向學校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