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5學年 幼稚園K1接受收生 家長不能不知的選校貼士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香港教育雜誌80期 幼稚園 K1新生

各間幼稚園自 9 月起已陸續開始招生,有適齡幼童的家庭相信已開始篩選不同的幼稚園,為孩子挑選心儀的學校。惟挑選幼稚園並不簡單,申請流程、手續,家長自然需要辦妥。為孩子選校更要慎重其事,瀏覽大量學校資訊,並須考慮孩子的能力與興趣,確保在孩子的啟蒙階段選擇一間合適的學校,為孩子未來的學習及發展做好準備。

甚麼是「註冊證」/「入學許可書」?

「註冊證」/「入學許可書」用作該學年K1 學生註冊留位之用。學童需要持有「註冊證」/「入學許可書」才可以入讀全港超過 700 間獲教育局幼稚園教育計劃所資助的 K1 至 K3 本地課程幼稚園。持「註冊證」的學童可接受免學費或學費低廉的半日、全日或長全日課程。

若學童不符合資格申請「幼稚園入學註冊證」,教育局會為其發出「入學許可書」,持「入學許可書」的學童亦可註冊入讀參加計劃的幼稚園,但家長須按註冊入讀的幼稚園收費證明書,繳付未扣減「計劃」資助前的全額學費。

「註冊證」申請資格

1. 必須為香港居民,擁有香港居留權、入境權或不附帶任何逗留條件(逗留期限除外)的有效香港居留許可;

2. 必須在 2021 年 12 月 31 日或之前出生。

有關報讀幼稚園之日程表與須知,詳情以教育局網站(www.edb.gov.hk)公告為準。

選擇學校之前先問問以下 7 個問題

不少家長都望子成龍,希望孩子能夠平步青雲。因此,名牌學校亦比較受家長歡迎,被認為可以幫助孩子未來的發展前途。但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性格特質,每一家幼稚園亦有其教育方針。家長應了解學校,為孩子選擇一間對的學校。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合適學校時,不妨先考慮以下 7 個問題,分析心儀的學校是否適合你的孩子。

1. 學校的教育方針是甚麼 ?

每間學校的辦學模式各異,課程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就教學模式而言,大致可分為傳統教學以及「Happy School」模式。傳統教學類型的幼稚園以發展學術為主,着重培訓孩子的學識。「Happy School」類型的幼稚園則主張從遊戲中學習,着重體藝發展。就不同學校的教學模式,課程的設計也會有所不同。家長可以從幼稚園的開放日、升學講座等活動或其網頁中了解學校的側重點、課程深淺、課外活動等。同時根據孩子的能力和興趣選擇最合適的學校。另外,如果家長選擇以國際課程教學的幼稚園,就需要考慮日後如何銜接上小學。

2. 你的家庭教育的方向是怎樣 ?

不同家庭都有其家庭教育的方向,因此家長在選校時應先了解幼稚園的辦學理念是否與家庭的教育方向相悖,以避免孩子面對因家中與學校的不同準則與要求而無所適從。相反,若家校之間的教育方向能夠配合得宜,在教育上也可以達到正面的效果。

3. 教育團隊的質素過關嗎 ?

家長可通過開放日、體驗日等機會,了解心儀學校的教師質素,例如認可資格、教學經驗及教育態度等。教育團隊的質素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學習過程中,老師能做到耐心、以身作則、循循善誘是關鍵的所在。

4. 學校距離遠嗎 ?

孩子上幼稚園後要每日上學,因此需要充足休息保持精神。然而,若學校太遠,每日上下課舟車勞頓,把孩子休息與學習的時間花費在車程上,只會令孩子的精神不濟,減低學習成效,甚至會令孩及因為辛苦而厭惡上學。因此,家長不宜選擇太遠的學校。

5. 校園環境配套充足嗎 ?

家長在參觀學校的同時也可留意學校的環境與配套。例如衛生條件是否過關、課室空間是否足夠大、是否通風等,確保孩子有一個良好而乾淨的學習環境。其次,要確保校園內是否有足夠的設施,例如活動室、室外或室內操場、音樂室等可以配合孩子的多元發展。家長甚至可以留意學校附近的環境,例如社區中心、圖書館、體育館等,以便配合課堂學習,為孩子安排課外活動。

6. 家庭經濟允許嗎 ?

參與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學校佔合資格幼稚園數目的 97%,家長應先留意心儀的學校有否參與該計劃。若沒有,家長需先衡量家庭經濟條件再作決定。

7. 關於銜接小學的問題

部分幼稚園設有銜接直資或私立小學及中學的機制,若家長屬意此類學校,自然可以為孩子報讀,以便安排日後升學。然而,現時大多直資或私立小學都不限於只取錄附屬幼稚園學生,家長應着眼幼稚園與孩子的配合度。

孩子上幼稚園前,家長如何為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

習慣分離不焦慮

幼兒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上學,老師、同學都是陌生人,父母或照顧者不能夠長時間陪伴在身邊,孩子難免會產生「分離焦慮」。因此,父母要及早引導孩子擺脫這種焦慮的情緒,家長首先要讓孩子明白父母不會在他上學時丟下他,放學後自然會接領他們回家;家長平日亦可以嘗試與孩子進行短暫的「分離」,循序漸進地讓孩子習慣與父母分離,日後入讀幼稚園時減低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

別讓孩子害怕上學

「上學」對幼兒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家長需要從心理上的疏導,讓孩子不害怕上學。例如家長可以預先帶小朋友到幼稚園熟悉環境,告訴孩子幼稚園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同學習、遊玩,盡量將幼稚園和「有趣」、「好玩」、「愉快」、「開心」等正面的字眼聯繫,潛移默化地令孩子不再恐懼上學。

調整作息時間及教導自理能力

小朋友開始上學,每日要準時到達學校,家長需要為孩子調整作息時間,早睡早起,確保孩子上學時能夠保持充足的精神狀態。另外,幼稚園雖然有老師照顧,但家長仍應教導小朋友基本的自理能力,例如自行如廁、自行吃飯、吃飯前要洗手、洗手後要擦手等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