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探究式學習 提升學生成就感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90期 探究式學習 自主學習能力 動手做 專題研習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通常扮演着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而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和記憶知識。然而,這種單向的教學方式並不能徹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近年來,教育界積極推動 STEAM 教育,着重「動手做」的教育理念,讓學生有機會將知識應用於生活當中,激發探究的好奇心,培養解難能力。而探究式學習亦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法,與 STEAM 教育互相配合。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提問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批判思維能力。

探究式學習的概念

在 1900 年以前,大多數教育學者將科學視為知識的總體,學生只能經由直接教學來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卻忽略了學生思考的方法、能力與態度。然而,在 19 世紀初,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提出「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理念,主張學校的教學工作應以學生為中心。作為杜威教育哲學的核心,他最早提出在科學教育中使用探究法,融入到 K-12 的科學課程,加強同學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的學習,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推理能力為目標,培養他們在學習上成為主動的探究者。

探究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提供充分的發表、討論及操作的機會,幫助學生在學習時綜合共通能力、知識和價值觀。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則是同學學習的促進者。有別於傳統課堂教學,學生需要自行提出問題、尋找答案,以及搜尋不同重要資料。其後,同學需要對問題作出鑑定,蒐集資料及制定解決問案,以取代教師給予正確答案的做法。探究式學習並不是要求學生尋找「標準」答案,取而代之的是為問題制定適切的解決方法。

探究式學習的好處

探究式學習提升課堂的樂趣和學生的參與度,透過自主探索主題讓同學掌握自己的學習過程,成為學習主導者。老師會引導學生尋找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同學在過程中不僅能糅合不同學科知識,從而制定合適的解決方案,更促進邏輯思維發展,為學習及成長帶來積極的影響。

1.實際應用知識  培養解難能力

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提問和解決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制定學習計劃、選擇資源、進行研究和評估,有助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透過學習解決問題,學生不僅可以實際應用不同知識,還能培養批判思維和創新能力,對於學生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發展非常重要。

2.激發學習興趣  提升成就感

相較於傳統的被動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能夠通過自主探索和發現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研究的主題,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成就感。

3.建立協作能力  應對未來挑戰

探究式學習着重學生之間的合作和溝通,可以進行小組或全班討論,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發現,從彼此的經驗和知識中受益。藉着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和溝通技巧,鼓勵他們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尊重不同觀點,學會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合作和溝通的能力在現實生活和職場中都非常重要,能夠幫助同學更好地適應社會和未來的挑戰。

如何實踐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強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許多學校已經開始積極實踐探究式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更具挑戰性和豐富性的學習體驗。老師在實踐探究式學習時,可以透過設計啟發性問題、提供資源和工具、引導學生學習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解難能力和創造力,促進全面發展。透過探究式學習,學生將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具備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堅實的學習基礎。

1.設計啟發性問題

老師在實踐探究式學習時,可以設計啟發性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他們主動探索。例如,在科學課堂上,一個啟發性問題可以是:「為什麼月亮在不同時間會呈現不同的形狀?」這個問題激發了學生對天文學的興趣,並促使他們主動進行調查和觀察。

2.提供資源和工具

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源和工具,以支持他們的探究活動。例如圖書館資源、實驗室設備、科學裝置、電腦軟件等。豐富的參考書籍、期刊和多媒體資料,讓學生自主查詢和研究。同時,老師也可以組織實地考察、邀請專家來校進行講座,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學習機會。

3.鼓勵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探究式學習中的重要部分,老師可以組織小組活動,推動學生之間合作和交流。透過與他人合作,學生可以分享觀點、交流思想,並共同解決問題。合作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也促進了他們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相互學習和成長。

4.提供展示和評估機會

透過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如學術展覽、作品展示等,可以激勵學生更好地完成探究任務,並從他人的回饋中獲得進一步成長。同時,老師可觀察、提問和仔細分析學生的課業,評估學生的學習。其後,老師所給予學生的回饋應集中於有關的學習表現,並明確地指出改善方向,對學生的學習有更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