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工會:倡議學校裝設電動車充電位 普及電動車配套設施 帶動綠色生活文化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25期 電動車 教育工作者工會 黃建豪主席 東華三院曾憲備小學 簡俊達校長 電動車充電位

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嚴重氣候問題,為保障下一代福祉,阻止氣候惡化的進程已迫在眉睫,其中推動電動車普及化有助減低碳排放,隨着油價持續高企,車主轉用電動私家車更是大勢所趨,根據運輸署公布的數字顯示,今年3月電動私家車的首次登記數量更超越汽油車,可見電動車的普及已是勢不可擋。

教育工作者工會黃建豪主席表示,教工會近期收到大量教師查詢,關注學校裝設充電位的問題,礙於電動車屬於私人財產,而利用學校資源加裝充電位,使學校管理層感到尷尬,因此以他所知大部分學校都未有加裝充電位的計劃。

黃建豪認為,注意到學校電動車使用者的充電問題,教工會倡議在校園增設電動車充電設備,為教職員及到校人士提供使用電動車的誘因。黃建豪說:「環境保護應由校園教育開展,教育界率先踏出支持環保的第一步,相信措施能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先導作用。」

釋除公眾疑慮 發揮先行示範作用

現時政府推廣電動車普及的步伐停滯不前,與充電配套不足有莫大關係。根據環境保護署的數字,截至 2022 年6 月底,香港整體電動車數目為33,214輛,而公眾充電器只有5,046個,比例不足六分之一,未能足夠應付需求的情況下,市民使用電動車的誘因大大降低。

本港現時電動車相關服務承辦商眾多,其中信興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香文偉回應指出:「我們粗略估計全港有七至八成的中小學設有校內泊車位,待他日電動車普及化後,駕車到校的校長、老師和來賓必然產生充電需求,因此我們開始承接大、中、小學的電動車充電工程,收到不少校長和老師的正面回應,反映當中的發展空間與市場需要。」

黃建豪指出,在學校完善電動車配套計劃,能起到牽頭和示範作用。他和教工會同工就相關構思實地考察時,留意到東華三院轄下的曾憲備小學,早在校園規劃之初,已經計劃在校內建置電動車充電設備和太陽能發電板,可作為業界借鏡的成功案例。

東華三院曾憲備小學簡俊達校長高瞻遠矚,從環保趨勢、實際使用和教學用途三方面,向校管會分析當中的效益,雙方一拍即合,促成此事。電動車充電站與太陽能發電板,兩者形成綠色循環,以推動在校園實踐環境保護。該例為其他院校帶來先導作用,校方相關經驗亦能釋除業界執行上的疑慮。

用者自付原則 釋除業界執行疑慮

簡校長接受訪問時,回想東華三院與校方規劃整個校舍的時候,留意到環保意識抬頭,電動車越發普及,香港更將在2035年全面停止燃油汽車登記。有見及此,校方希望將可持續發展元素融入整個校園規劃當中,從建設綠色校園着手,設置符合綠色建築理念的相關配套設施,使到整個學校環境更符合多元教學和時代需要,以身作則協助社會推動環保工程。

簡校長表示學校位處北區,地理位置較為邊緣,希望把地理劣勢轉化為推動環保的助力。校方留意到學校教職員、學生家長和到校嘉賓均有駕駛習慣,以及使用學校停車場的需要。假若提供適當的配套設施,為他們提供駕駛電動車的誘因,將有助社會去開展推動環保工程。此外,整個電動車充電配套工程的執行落實中,校管會協助校方設置相關的基礎設施,規劃用電的處理,並推行用者自付的原則,既符合實際需要,亦能協助推廣電動車普及化,實現零碳排放的可持續發展願景。

環保融入教學 引導學生探索思考

教育界近年積極推動STEM教育,惟課程普遍局限於人工智能與編程語言等範疇,未能從日常生活入手,激發學生多元學習興趣。曾憲備小學將環保元素結合STEM的日常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親近大自然的學習環境,讓全校學生有機會接觸綠色生活。以校園環境作為教學實例,同學透過電動車充電站與太陽能發電板,認識到整個環保能源的循環過程,讓學生得知汽車雖然耗費能源,但只要通過使用可再生能源將其環保化,便能降低碳排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透過學校推動全校參與,配合教職員的言傳身教,使學生了解能源的使用,以及怎樣節約用電,這些都是STEM的重要一環。

讓學生跳出書本框架,將創新科技與環境保育融入學生的學習成長當中,使學生明白科技帶來便捷之餘,亦需在環境保護中取得平衡。校方此舉印證STEM不僅是一門學科,更能讓同學們應用在生活當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培養觀察力。透過學校教職員與學生家長的言傳身教,教育學生「綠色環保、愛護地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令學生得悉自己日常的一小步,能為保護環境盡一分力。

從教育開展 創造環保協同效應

多年來,香港學校就環境教育開設了不同類型的校本課程,從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但若要實際執行環境保護,則要從生活做起。黃建豪指出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從校園開展並實踐環保理念,最為適切有效。學校制定環保措施、提供相應的校園配套,讓教職員以身作則,教育下一代實踐環保生活,達致正面的宣導作用。透過建設綠色校園,讓全校師生身體力行,過程中教育學生履行公民責任,學會如何善用資源、愛護地球,藉此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公德心,共建綠色社區。

教育工作者工會黃建豪主席東華三院曾憲備小學簡俊達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