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時態必讀(二) (49期)

文: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49期) 露雲娜老師 英語教師支援協會 英語教師支援協會主席 時態 Double R 整合法

上回談及英語時態Tense 雖繁複難學,但絕不能隨便學,必要找出學習盲點,才能輕易掌握箇中真諦。

很多人學習時態時只把焦點放在時間上,忽略了另外兩個重要因素,導致動詞表達型態有所缺漏。任何一個動詞除了能顯示時間外,還能展現(一)主動或被動及 (二)單雙數。如以下例子:

例子(1) sees

現在式 主動
動詞沒有verb to be和past participle是主動
單數
動詞後加“s”是表達單數
例子(2) are seen
現在式 被動
動詞組合由verb to bepast participle組成是被動
雙數
verb to be “are”是表達眾數

盲點(一):忽略其他因素

筆者發現因為中文名詞沒有單雙之分,所以當使用Present Tense (現在式)是最容易出錯。錯誤通常出現於忘記加第三身單數的“s”。另外,中文被動式只需要把主語(Subject)和賓語(Object)掉換位置及加「被」字便可;而英語動詞比較繁複,需要加【verb to be】如例子(2) 的“are”和把動詞“see”改變成past participle(過去分詞)“seen”。換言之,錯誤大多源於中英轉換過程中,沒把這兩部分做妥,產生遺漏。

盲點(二):先入為主

中文字大多是一詞一解,當學生初次接觸某英語詞彙時,很容易受首個字義影響,從此只單一使用該意思。筆者曾以這句話問身邊的人——The history of human beings eating dates may date back to the Ice Age。沒超過10 人能正確地解釋句子內的兩個【date】字。讀者不妨問問認識的朋友,看看他們如何解讀句子。答案在頁底。

因為英語慣性重用一詞,學生很易混淆長相一樣或相近的字。動詞是句子的靈魂,若錯誤解讀它的意思,便不可能明白整句意義。而時態Tense 的其中一種功能就是幫忙分辨字義。【lay】就是典型的例子,看到【lay】的時候,你第一個想的是躺下,還是擺放呢?如何靠時態Tense 得知【lay】的真正意思?請看下圖:

lay 例句(1) My little brother lay on the table.
例句(2) My little brother lays the table.
 
考考你:哪一句是我的弟弟擺放桌子? 哪一句是我的弟弟躺在桌子?
 
答案是例句(1) 是躺下;例句(2) 是擺放。筆者怎樣知道?句子裏的主語(Subject)“My little brother”,即是“He”是單數。例句(1)【lay】字沒有【s】而例句(2)【lay】字卻有【s】,提醒了一個是過去式一個是現在式,看看下圖吧!
 
present   past past participle
lie 躺下 lie  lay lain
lay 擺放 lay  laid laid

很多英語文法是隱藏在字的末端。不妨多加注意!

答案: 人類吃紅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冰河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