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 全方位支援升小銜接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31期 劉怡虹博士 升小銜接 香港教育大學 「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 幼兒教育學童在升小銜接時,需要適應新的學校環境、學習模式及社交群體,當中往往會遇到不少挑戰。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下,於2021-2022學年推出為期兩年的「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循多方面支援孩子適應小學生活,並向全港小一生免費派發3套實證為本的「教大賽馬會升級資源套」,計劃惠及約15萬學生,計劃另一方面亦提供「校本支援服務」,支援合共61間小學。計劃總監、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劉怡虹博士表示,團隊期望透過此計劃,與學校及家長攜手同行,幫助學童以正向態度迎接小學的學習旅程。
促進多方協作 幫助孩子銜接新階段
不少研究指出,良好的幼小銜接有助提升學童的學習表現及身心發展,而家長的參與更是學童順利適應的關鍵因素。因此,計劃從家庭方面着手,為家長提供適切的教學資源套。劉博士指出:「小學生活在環境、社交、人際、情緒等方面與幼稚園大有不同,重新適應對小朋友是一個大挑戰。同時,幼小銜接不僅於教導孩子懂得抄手冊、看時間表這類常規學習,更重要是培養他們的情緒、社交、自理、學習等方面的能力。有見及此,『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在支援幼小銜接同時,亦為業界提供一套教學工具。」
計劃特別設計親切可愛的「薯寶」作為 3 套資源套的主角,幫助小一生代入小學需要面對的不同情境和挑戰,引發兒童產生共鳴,從而建立正確的行為和價值觀。此外,資源套均附使用手冊,並配合一系列網上教育影片,幫助家長了解資源套的內容設計及使用方法,掌握相關的親職技巧。劉博士期望透過資源套加深家長對幼小銜接的概念,計劃亦強調培養老師成為家長的教育者,在利用資源套優化教學後,更促進老師與家長的協作關係,幫助小一生更容易融入學校生活。
三大升級資源套 主題切合成長需要
計劃推出的第一套資源套由適應學校環境開始,以「常規及自我管理技巧」為題。劉博士及其團隊設計了《我「不」喜歡上學》等一系列繪本,反映小一生在學校面對的困難,讓家長可以了解和體會孩子在校遇到的難處。同時,資源套內含沙漏計時器、磁力時間表、印有視覺提示的文具,培養小一生的時間觀念,並鼓勵他們學習安排學習、運動、遊戲及親子時間,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資源套亦提供親子遊戲盒,透過圖字卡幫助學童從遊戲中熟習小學的常見字詞,提升他們的表達、理解、專注等能力,以及促進親子的溝通及互動關係。
劉博士表示:「第二套資源套主要訓練孩子的『學習及執行能力』,當中的活動手冊設計了一系列與學習能力相關的活動,家長和兒童可以掃描二維碼觀看四段『森林學習之旅』的故事短片,讓兒童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培養創意、好奇心、主動、解難等不同學習能力,有助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同時,計劃亦設計了 4個遊戲訓練小朋友的執行能力,包括『校園放大鏡』、『彩虹點點分』、『動口又動手』、『圖形拍子機』,着重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幫助知識吸收;建立行為抑制的能力,加強上課專注度;另外,提升認知靈活性,學習將知識活學活用。」
第三套資源套則針對「情緒及社交發展」,培養孩子的正向價值觀,當中配置以小學生活為主題的桌上遊戲供親子遊玩,透過卡牌上不同的情境,教導同學良好的社交行為,潛移默化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此外,資源套亦設有「升級成長瓶」,鼓勵家長和小朋友回顧、分享及反思生活的大小事,學習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以正向態度面對日後的失敗和挑戰,以建立成長心態,達至健康的情緒發展。
持續關注幼小銜接 促進孩子全人成長
劉博士認為幼小銜接是一個長遠而重要的課題,期望教育界未來可以繼續關注,並加強小學與幼稚園之間的聯繫,讓小學校方了解每位學生過往的學習環境及學習模式,並給予更多時間和空間讓小朋友適應;在家庭層面,她亦寄語家長除了關注子女的學業成績外,更要多加留意他們的社交及情緒,以實現全人發展的教育目標。劉博士日後亦會透過不同計劃,推出更多校本幼小銜接課程及家長教育講座,繼續從多方面支援小朋友適應小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