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互動教學法 高效提升學習效能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38期 優秀教師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 吳芷欣老師 英語小一階段打好英語基礎有助於小朋友的未來發展。然而,學習一門第二語言並不容易,尤其對於剛剛踏入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以「Happy Days」為主題進行活動教學,希望一年級同學能夠在一個趣味好玩的環境,學習可數名詞(Countable Nouns)及不可數名詞(Uncountable Nouns),並熟練掌握「there is」及「there are」的句式。計劃成效顯著並獲得嘉許,負責計劃的吳芷欣老師更因此獲得2023年優秀教師選舉教學組獎項。
循序漸進教學 掌握基礎英語
該主題教學會在一年級下學期推行。吳老師表示,同學在上學期已學會基本數字的英文應用,例如1至10、單數和複數、「an」與「s」的用法等。及至下學期,則引導小朋友循序漸進地加強教學。下學期的課題會教導學生認識水果名,並學習較大的英文數字。課堂中更會教導同學分辨可數名詞及不可數名詞,以及使用「there is」及「there are」作句,並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可數名詞及不可數名詞。
互動式教學 快樂學習英語
吳老師相信低年級同學需要互動性更強的教學。她希望課堂的活動式教學充滿開心的氛圍,因此引入該課題時,她會用唱歌活動的形式,引導小朋友進入活動狀態。「課堂一開始時,我們會先唱一首數字歌,唱的時候他們會做動作,有舞步,讓他們很開心地進入課堂,也讓他們知道接下來是他們的教學時間,預先有心理準備。」在課堂中,老師會與小朋友進行「Counting Challenge」遊戲,讓他們數數字、數水果,然後搶答問題。老師更會獎勵成功數數的同學,正面推動他們學習。吳老師指:「對於低年級同學,獎勵式的教學法非常重要,產生較大的學習動力。」
「教、學、評,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在教授前,我們希望鞏固小朋友的知識。」吳老師會在上課時帶領同學重溫上一堂曾經學習的內容,並利用電子學習,讓同學透過「Wordwall Station」活動,將水果的英文生字與圖片進行配對,作為鞏固知識的趣味練習。完成「Counting Challenge」及「Wordwall Station」後,老師才會正式地教授可數名詞及不可數名詞,並將概念引入「there is」及「there are」句式之中。
設計趣味遊戲 評估學習進度
完成課堂教學後,老師亦會對小朋友進行評估,了解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課程中老師會開展「Magic Box」遊戲,「Magic Box」中放入水果或同學曾學過的物品,讓他們在「Magic Box」抽出來,並用「there is」及「there are」造句。吳老師更會在評估時,進行「Basket Challenge」遊戲。「我將每位同學的樣子放入簡報,每位同學面前有一個籃,當中會放入不同水果,同學們需要回答屬於自己籃子內的水果名稱以及其數量,分辨它是可數還是不可數,並用『there is』及『there are』的句式作句。」
貫徹因材施教 提供適切教學
評估遊戲能夠反映小朋友對課程內容的吸收,也讓老師明白小朋友的需要,提供適切的幫助及指導。對於能力較高的小朋友,老師則會仔細地與他們分析,例如該水果是否可數,應該加「s」還是「es」抑或是「ies」;對於能力稍遜的同學,老師亦會製作不同的彩色教學小提示,幫助他們更容易掌握,進一步鞏固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