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銜接你要知 迎接學習新挑戰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79期 升學銜接 幼稚園 小學孩子步入新的學習階段,面對陌生的校園環境是成長必須面對的事,雖然大部分小學、幼稚園制訂了完善的銜接計劃,讓學童能夠在學業、社交及情緒等方面順利銜接至新的學習階段,然而家長又可以從甚麼範疇着手,為孩子提供適切的協助和支援,從而幫助他們儘快融入校園新生活。今期封面故事會分享不同升學銜接小妙招,幫助家長更好引導孩子迎接學習新挑戰,促進全人發展。
適應新環境 培養積極態度
不同學習階段代表孩子不同的「成長關卡」,升學標誌着孩子完成了一個階段的學習任務,然後踏入另一個全新階段,朝着自己的學習目標前進。然而孩子離開了熟悉的校園環境,前往一所陌生的學校「重新開始」校園生活,面對身旁陌生的朋輩、師長,容易出現不安與焦慮的情緒,當中更會出現不少困難和挑戰。特別是年幼的小朋友會感到特別吃力,皆因孩子上學時家長不能陪伴在側,對於他們而言,這是一個需要學習自理與獨立的階段。因此,合適的升學銜接措施有助孩子發展獨立學習及應對轉變的能力,儘快適應新環境,緩解焦慮,避免因不安等負面情緒而逃避上學,採取正向積極的態度迎接學習新挑戰。
化解開學焦慮 自信掌握學習歷程
在升學銜接的過程中,孩子會因為生理、心理上的適應不良,有機會出現一些偏離常態的行為,這些不適應的行為可能正在傳遞某種訊號,以表達孩子對現況的不適與不滿。有見及此,家長必須保持敏感度,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及行為表現,並及時發現他們的異常行為,儘快給予適當的輔導。例如培養對新校園及新上學路線的熟悉感,引導孩子思考如何應對新的學習安排和新的生活日程,從而能夠自信地應對不熟悉的情況,早日適應校園生活和學習節奏,提升學習興趣與動機,從而掌握不同學科知識和學習技巧,成就非凡出路。
孩子銜接小妙招
學會放手 培養自理能力
父母對子女的愛雖是全面的,然而家長亦應讓孩子有機會做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從日常生活中逐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換校服、梳洗、執書包等,引導他們明白自我照顧是自身的責任。例如家長可以與孩子細閱上課時間表,教導他們執拾書包,從文具、食物袋、水瓶、外套等上學必須品着手,從而對自己上學的所有物建立明確認知。同時,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的自由和空間,讓他們探索自己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更有動力和責任感管理自己的行為和學習。
家校保持緊密聯繫 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家校保持緊密聯繫,可以促進孩子的成長與學習有更整全的發展。家長能夠了解子女在校的學習進度、學習困難和需要改進的領域,從而提供適切的幫助和支持。同時,家長多了解學校的教學方針,亦能夠配合學校的教學策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留意孩子情緒發展 多傾談校園生活
家長需要時刻留意孩子的情緒,並適時為孩子調整心態,例如家長可以透過親自接送孩子上下課時,表達對他們的關愛;以擁抱安撫孩子忐忑的情緒,避免他們對上學產生恐懼。同時,家長切記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忽略關心他們在校園的生活情況,例如傾談校園中的趣事、認識新朋友、參與課外活動等不同話題。透過引導孩子分享學校生活,有助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與煩惱,家長可以就着不同情況提供適當的建議,排解他們疑慮,愉快迎接不同新挑戰。
戶外運動減壓 促進親子互動
孩子剛升學,難免因為各種原因而出現壓力。醫學研究證明,運動可以消耗「壓力荷爾蒙」,規律重複的動作有助消除身體壓抑的張力與壓力,促進腦內啡、血清素、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的分泌,預防不安的情緒。因此,家長可帶領孩子進行戶外運動減壓,同時促進親子互動交流。
編訂時間表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家長望子成龍,緊張孩子的學業與功課是無可厚非,但對於小朋友而言,其他運動、遊戲時間亦同樣重要,以照顧他們的身心靈健康發展。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共同編訂時間表,系統地安排學習、遊戲、運動等時間,以確保孩子得到均衡的成長。同時,藉着編訂時間表,有助培養孩子自理、自制及自律的能力。
與此同時,為協助孩子更好迎接他們的學習新旅途,家長可以培養孩子建立規律化的作息時間,調整他們的生理時鐘。此舉有助孩子養成守時不遲到的好習慣,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更重要是保持精神充沛,以健康活力的身體面對學習挑戰。
循循善誘 培養積極態度
部分孩子升學初期會對上學產生抗拒,不願意上學。家長切記不能任由孩子自行決定上學與否,以免養成逃避的學習態度。家長應鼓勵孩子積極面對新的學習階段,並耐心闡明上學的好處。此外,家長在教導孩子時切忌打罵,尖銳的語言於孩子而言是一種傷害,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從而令孩子質疑自己,變得缺乏自信心。因此,家長應該設身處地體諒孩子的感受,了解他們剛升學,對學業以及陌生環境不適應的處境,並適時給予鼓勵,逐步適應校園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