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手快樂學習 陶泥手作融入教學 多元學習中華千古文化瑰寶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28期 啟思幼稚園幼兒園 優秀教師 邱美儀主任 陸麗儀老師中華文化底蘊豐厚,包羅萬象,為現今文化的泉源,故此教育局多年來一直推動中華文化教育,希望新生代能深入走進中華文化的當世價值,通過課堂上的多角度思考和分析,了解中國文化優秀所在,同時建立國民身份認同,於日後回饋社會。啟思幼稚園幼兒園向來以「尊重孩子,培養愛心,激發潛能,啟發思維」為宗旨,學校亦同樣關注文化教育,邱美儀主任和陸麗儀老師秉承園訓,配合優質的課程和教材,並加入動手學元素,用心教導幼兒認識中華文化,啟導同學自學反思,躬身求知,最後更憑藉其創新教學理念,成為本年度優秀教師選舉創新教學組的得獎組別。
套用特色主題書 從閱讀引發學習興趣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當中涉及悠長歷史和豐富的傳統文化工藝,因此學校特意為高班學生推行中國文化課程,並設計以「遊覽中國」為主題的閱讀活動,希望能增加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引起他們對中國傳統習俗及文化的興趣。「在延伸活動中,我們會使用簡報和主題圖書『晶晶中華遊』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並透過書中不同中國名勝古蹟,如萬里長城和兵馬俑等,讓幼兒對秦始皇,乃至秦朝歷史有基本的認識。」陸麗儀老師說道。
啟思幼稚園幼兒園多年來一直將晶晶教育出版社的「晶晶圖畫故事叢書」融入日常教學,引領學生跟隨「晶晶」認識世界,探究知識。因該叢書題材廣泛,設計精美,故榮獲「香港出版中文兒童書籍優勝作品」。而「晶晶中華遊」為「晶晶遊記」的其中一本圖書,主要通過晶晶與家人北上回鄉的故事,讓小朋友認識中國文化的習俗和傳統,同時亦會介紹中國內地的著名旅遊景點。「園內的小朋友都很熟悉晶晶這個角色,因為晶晶的故事會貫穿不同學習主題,就像和他們一起成長,一起學習的知心摯友一樣。」邱主任微笑道。
從小建立自學習慣 推動課堂同儕學習
學校十分注重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技巧,以中國文化課程為例,校方為鼓勵學生建立預習習慣,會在上課前先請同學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就討論對象搜集資料,再透過課堂討論,培養孩子建立自主學習習慣。「以兵馬俑為例,為延伸所學,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師生會一同討論及模仿兵馬俑的各種形態及布陣,其後會播放由老師作配音的影片,與學生了解兵馬俑和歷史的關係,最後更會和同學一起就他們搜集回來的資料製作壁報,以強化他們的記憶,令他們對秦代的歷史留下更深刻的記憶。」
加入陶泥動手做 活學活現兵馬俑
兩位老師與學校一樣深信「體驗學習」為教育重要的一環,故此他們努力打破傳統教學,為孩子提供活動教學模式,以增加不同學習經歷。在中國文化課程上,老師會與學生一同以陶泥創作兵馬俑,讓孩子透過動手做,感受陶泥文化於中國工藝上的重要性。老師亦會在創作過程中教導幼兒擠、搓、擀、揑和切等工藝技巧,與他們齊齊訓練小手肌,並啟發孩子的創造力,鼓勵他們和同儕分享自己的作品,從而培養互相欣賞和尊重的品格情操。
在運用陶泥學習的過程中,猶如打開一道往返古今未來的時光隧道,幼童能通過真實的動手創作,走進古人的世界中,感受文化流變,並在現實生活中重新追溯,印證兵馬俑文化的真實存在。「除陶泥外,園內亦使用到模型方塊等元素,希望孩子能使用不同媒介的素材,重新活現歷史古蹟,讓他們一起感受創作的樂趣。與此同時,透過多元學習引導他們關注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事物,並親身體驗、經歷、思考和接觸中華文化,多角度加深幼兒對國家的認知,提升下一代對中國的認同和歸屬感。」邱主任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