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
危機還是轉機 三問教師學位化

文: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教師學位化 主任級 何振聲 陸佳芳 香港教育大學 教育政策及領導學系

 

教育傳媒:危機還是轉機 三問教師學位化

重視學校中層領導的培訓及學校變革;善於協助教師及學校檢視;思索如何在學校培養中層領導;提升學校效能。早前筆者在明報以教師學位化與教育專業承傳立論,提出在職教師培訓的重要性。故此,在此篇章中,筆者亦不想再詳述個人見解。相反,筆者想藉此平台,以非學術的角度,提出三個有關教師學位化的問題,讓學校管理層及教師好好思索新政策對學校帶來的「機」遇。

第1問:危機還是轉機 ——學位教師(GM 或APSM)是主任級工作嗎?

在傳統的薪酬制度下,理所當然以薪酬決定教師的職級與工作量。所以學位教師一直以來都代表着教師需兼任科主任或行政主任工作,而文憑教師則代表任教初中或無需擔當主任職務工作的同事。當然,自合約教師盛行開始,文憑教師為求續約而擔當主任職務的同事亦大有人在。不過,這並非筆者想大家思考的重點。相對地,筆者認為我們應把重點集中在「加薪等於加派職務」的問題上。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是次加薪是對學位教師們的一種認同。正如筆者在明報所言,是還持有學位的教師一個公道。另外,筆者希望大家能思量薪酬與教學質量的關係。一般情況下,為突顯公平原則,以往學校以薪酬與工作量掛勾是無可厚非的。但既然大部分教師將來都是同酬不同工,而部分工作量又難以量化,我們是否有必要為工作或職務都分配得分毫不差?我們是否應把焦點集中在如何協助同事提升教學質量,而非分擔更多的主任級職務之上?

第2問:危機還是轉機 ——學校如何留住人才?

自筆者投身教育工作以來,經常聽到前輩說到「學校不會因為失去誰而生存不了」。當然,這句說話的前提是,學校有穩健的基礎,學生來源不成問題,以及同事協作良好等因素支持。就如筆者以往在程度不俗,加上在區內薄有名氣的學校任教,親證學校失去誰也可以生存的道理。

可是在學位化之後,大家失去的可能不是普通的教育。高級學位及正在倡議的新副校長政策都提高了全港中層教師的流動性。加上這數年的校長荒,在可見的將來,除校內晉升機會大增外,會有更多有經驗的「學校支柱」會轉投其他學校,尋找晉升的機會。從整體教育界而言,擴闊有能者晉升的空間當然是好事。但對一所學校而言,「第一梯隊」的轉移,意味着「第二梯隊」的承接。他們又是否已經準備接任?為挽留人才,提升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我們有何策略?全都讓其內部晉升?還是學位化為學校加強培養「第二梯隊」建立契機?

第3問:危機還是轉機 ——學校如何減少內耗?

「有人,就有競爭。」校長們當然明白更多的晉升機會,意味着同事之間有新一輪的競爭。若競爭正面得當,同事惺惺相惜,則有效提升同事工作效能及效率。要是誤用競爭為誘因,催迫同事工作或惡鬥,在欠缺相應的回報下,最終只會弄巧成拙,人心散離。特別在當今時局,學校內部事務稍有處理不當,則動輒成為傳媒焦點。所以,學校管理層有必要用心權衡晉升空間所帶來的危機。

如是者,建立公平開明的晉升制度,好像是唯一出路。但筆者不禁想問,為何部分學校的教師會特別把同事的競爭視為晉升過程的必然產物?同時又有一些學校的教師,從不理會誰是高級學位教師或學位教師,只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任務,大家都無分你我,全程投入。到底,他們的學校,做了甚麼減少這些內耗?還是真的是人的問題,對這些教師而言,晉升真的只是一種肯定,而非利益的分配?

思索「機」遇

筆者提出3個現實的問題,同時亦絕無解答問題的打算,因為不同學者會對以上有關提升教師的工作動力及增強團隊合作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有人會說關鍵是做好校長領導、改善教育管治、提高教師正向心理、建立教師團隊,而筆者當然會提出培訓中層領導。仿佛答案很多,只是取向的問題。但在沒有實例實證的支持下,筆者不希望誤導大家,隨便提出特定的答案。所謂家家有求,只希望大家就以上三問,好好思索「學位化」在你的學校代表着甚麼。我們又應如何解讀這「機」遇,以想出對策提升教學效能。

預告:

為了讓同工更深入了解全面學位化後的薪酬計算安排,教聯會將於5月份舉辦講座,邀請資深校長講述有關安排,敬請密切留意本會最新公布。

陸佳芳
lujf@eduhk.hk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及領導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導力培訓模式、管理團隊,以及教師創新。

教育傳媒:陸佳芳 (lujf@eduhk.hk)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及領導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導力培訓模式、管理團隊,以及教師創新。

何振聲
hocs@eduhk.hk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及領導學系講師重視學校中層領導的培訓及學校變革,善於協助教師及學校檢視及思索,如何在學校培養中層領導,提升學校效能。

教育傳媒:何振聲 (hocs@eduhk.hk)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及領導學系講師重視學校中層領導的培訓及學校變革,善於協助教師及學校檢視及思索,如何在學校培養中層領導,提升學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