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動機 高參與 高效能 善用電子教學 打造有趣中文課(18期)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教育專業第18期 電子教學 唐冠喬老師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 優秀教師選舉 中文科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一直致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支持各科組老師以不同學習策略用於教學。任教中文科的唐冠喬老師貫徹學校方針並於2019年獲得優秀教師獎,教學策略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動機為目標,建立高參與度的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益。

聚焦教學內容 突破既有教學框架
  2019年,唐冠喬老師任教了兩至三年,累積了一定的教學經驗,考慮到作為教師的專業發展,自覺是時侯作一些新嘗試、新挑戰。當時科主任鼓勵他參加優秀教師選舉,唐老師坦言比賽的結果並非重點,他反而更着重比賽的過程。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受限於課時,很難反思每一個教學步驟,或是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但在參賽時,我可以完全集中於一個教案上,反思所有教學上的細節。這是一個最有效率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學表現。」

滲透共通能力 同儕相互砥礪
  唐老師的得獎教案是加強初小學生在看圖說故事的能力,結合當時學校新設立的教學研究實驗室,透過「多重分組」形式,協助學生找出故事的重點和建構完整故事。
  在教學設計上,考慮到程度各異的學生,唐老師運用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策略,達至照顧學習差異。在課堂開始時,唐老師會提供字詞庫,協助學生連結學習過的字詞和句式,助學生把知識儲存在長期記憶區,鞏固已有知識。在展示圖畫後,讓學生首先簡單的自行構思故事,接下來老師再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異質分組」,把能力不同的學生
  合拼成一組。唐老師解釋:「藉由能力高的學生協助和示範,引導其他同學緊扣學習目標,提高參與度。同學受惠於良性的刺激思考,減低離題的機會,學習表現得以提升。」
  在「異質分組」討論後,老師再按圖畫編號分出「專家小組」,學生集中討論同一幀圖畫,作出深入分析,使他們更容易找出重點和加入適當的形容詞。學生返回「異質小組」後,彼此再作交流修改。最後,在全班前進行分享,由老師和學生作回饋,建設正面學習氛圍。

活用教學模式 促進教與學
  教案獲得肯定,學校把參賽影片讓同科組的老師參考,並將教學活動與其他中文老師分享。唐老師亦獲邀為講者,向同工分享及展示合作學習的原則和如何建立初小學生的組織能力。除此以外,唐老師亦靈活地把「異質分組」和「專家小組」的合作學習模式套用在高小的文言文理解學習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另外,在疫情期間,學校的電子教學發展成熟,唐老師亦將看圖說故事教案中的評價系統,應用在寫作上。在Tablet系統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即時上載寫作的概念圖,讓同學之間互相留下評價,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達到自我反省的效果。

利用獨有場地 編寫創新教案
  在新學年學校開設了3個全新的教學實驗室,其中唐老師正在構思以「4D沉浸體驗空間」配合詩歌教學的課程內容。唐老師發現在教授詩歌時,學生多數未能理解詩歌一些較抽象的內容和情感,使他們難以明白作者所傳達的意義。唐老師期望借助「4D沉浸體驗空間」的多重科技,表現出具體的動畫、聲效、特效等,提高學生的投入度,讓學生對內容有多一份瞭解,拓展想像空間。
  唐老師謙稱自己的教學技巧尚有進步的空間,這個比賽肯定了他的教學方向,教案獲獎更加給予了他動力和信心嘗試不同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