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華美德為主軸 植根正向價值觀

以中華美德為主軸 植根正向價值觀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嘉諾撒小學以「校本價值教育規劃,迎合各方需要,扎根中華文化」為主題,由德公價值教育組、宗教培育組及宗教科組、訓導組及圖書館攜手合作,以中華美德為統領,結合嘉諾撒首要價值、天主教核心價值、校訓及教育局強調的十二個首要價值觀,滲以嘉諾撒人素質,透過全校參與模式,由正規課程、非正規課程開展校本價值教育。項目備受肯定,負責計劃的德公價值教育主任關詠茵老師、生命教育組徐雅詩老師、宗教培育組及宗教科組潘嘉儀老師、訓導主任陳家耀老師及圖書館主任李詠雯老師獲頒2024年優秀教師選舉教育管理組獎項。

詳細內容
禮儀教育:中華文化的根基

禮儀教育:中華文化的根基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不學禮,無以立。」這句出自《論語.季氏》的名言,深刻地揭示了「禮」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性。禮,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行為規範,更是內在修養的體現。它反映了個人的仁德與謙遜,並且是我們這片土地上千百年文化傳承的重要價值觀。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禮」的文化一直貫穿其中,我們的祖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這不僅是對我們文化的認同,更是對我們自身修養、行為的重視和期待。

詳細內容
凝聚前線力量 強化聯校交流

凝聚前線力量 強化聯校交流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行政長官於《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及弘揚中華文化,繼續落實以不同的策略及措施,舉辦更多活動延伸配合,使國情教育紮根社會。協會自成立以來,一直透過不同類型的學與教活動,加強青少年對中國歷史、國家發展的認識,以及提升他們在課堂的學習動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希望今後能更上一層樓,讓年青一代傳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及歷史。

詳細內容
推動國民教育 承傳中華文化

推動國民教育 承傳中華文化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學校以培育幼兒的品德為重點,規劃校本品德課程,加入中華禮儀教學元素,提升幼兒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透過「自然連繫、有機結合」讓幼兒在學校建立良好品德。學校作為「中華禮儀教育項目」2021-22年度優秀先導學校,何校長獲邀擔任幼稚園校長及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認識中華文化——傳承傳統美德(修訂)」的嘉賓講者,分享學校推行品德教育和中華禮儀教學的寶貴經驗,促進與業界的專業交流,幫助幼兒從小建立良好的品格行為、態度及價值觀。

詳細內容
通過中華文化活動 從知、情、行推動價值觀教育

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
通過中華文化活動 從知、情、行推動價值觀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局公布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以中華文化作為貫穿不同價值觀教育範疇的主幹,課程文件內提到:「中華文化是華夏民族的智慧結晶,是學生品德陶造的瑰寶。」各校可根據辦學團體的宗旨及理念、學校特色及學生特性等,透過課程及全方位活動規劃,在學生不同的成長及發展階段設定價值觀教育的學習目標,從「認知」、「情感」和「實踐」層面,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道德和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理解,透過跨科組協作計劃及策略,鞏固學生十種首要價值觀及態度,培育學生擁有高尚品德的中華文化情操為目標。

詳細內容
由圖書教學出發  再結合中文與常識 跨科深度閱讀  反思人生最重要的東西

滬江小學
由圖書教學出發  再結合中文與常識 跨科深度閱讀  反思人生最重要的東西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跨科學習雖然並非嶄新的教育方式,但要做到有深度,連小學生亦能反思人生,當中必然要花些功夫。滬江小學的林淑操老師,其課程主任的身分正好擔當統籌跨科學習的角色,並利用由淺入深的方式,由圖書教學出發,再配以活動及精準的閱讀策略,利用「啟發、深度、延伸」的理念,再發展到電子書互動教學及Stem活動,環環緊扣從閱讀引發的蝴蝶效應,由此展開。

詳細內容
溫柔的力量:閱讀經典,與小孩一同以文本感受文化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溫柔的力量:閱讀經典,與小孩一同以文本感受文化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教育傳媒

每天,我們都在經歷文化。很多時候,我們沒有發現到,就當它不存在。它們藏在平常日子裏,宛如無形,中華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淬煉,它遺傳在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當中。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