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

欲速則不達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近日來中心報讀的小朋友很多給筆者有「衣不稱身」(a misfit)的感覺。當然不是指他們的衣着,而是指他們雖為五、六年級的學生,但只有一、二年級甚至更低的英語水準,如自己的英文名稱也拼錯。我明白學校及教師的難處,教學受疫情影響而轉用網課,因而未能完全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中國人的智慧早已說明「欲速則不達」(Haste makes waste)的大道理。科技現今很發達,各種教學內容隨意在網上找到,學校真正要培養小朋友的是自學自理的能力及推動學習的動機。「急」只會幫倒忙,因學習須着重「質素」而非「量數」。「素」、「數」二字衍生出來的效果很不一樣:一個是「質」,另一個只有「量」【Quantity does not equal quality】。

詳細內容
從應用開始 活化英語學習

從應用開始 活化英語學習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許多家長想知道用什麼方法能輕易推動子女繼續學習英語。以筆者見解,最直接就是利用人性的特點「諸事八卦的心理」及「嚮往拆解他人秘密的求知欲」。有位老師好朋友曾跟我説:「假若每位走進課室的老師也像主題公園的米奇老鼠、唐老鴨、高飛一樣有趣,相信學生會非常非常喜歡學習。」筆者百分之二百認同這說法,因此經常向大家講述一些鮮為人知的秘聞和新奇但實用的資訊。

詳細內容
數字詞彙,你懂嗎?

數字詞彙,你懂嗎?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校長專訪 香港教育雜誌

香港剛剛在7月1日慶祝了回歸25週年,是一個很有歷史紀念價值的日子,而筆者的文章也不知不覺地在《香港教育雜誌》刊登至第61期,真是非常榮幸!讀者或知道25週年的別稱就是「銀禧紀念」,英語為Silver Anniversary or Silver Jubilee,其實其他週年紀念或時間英語,也擁有不同稱號,今期讓我跟大家介紹一下。多學幾個,將來買禮物或寫心意卡時可大派用場!

詳細內容
千變萬化的用法

千變萬化的用法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上期談及【set】字是英語中最多用法的單詞共有超過430種,很多讀者也有興趣知道。筆者篩選了一些日常生活經常帶有【set】字的句子與大家分享。這裏只囊括了【 set 】字百分之五的例子,英語的千變萬化配搭真是令人佩服喔!

詳細內容
「亂」中有序

「亂」中有序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上期與各讀者分享了常用英語詞彙在加了「s」後便有機會脫離原來意思,變成新字。有同學慨歎這做法令人無所適從,反問為何英語中沒有更多不同的詞彙表達個別意思。其實同學正指出學習英語的盲點——「亂」。「亂」不在英語,而是在學習過程當中,皆因同學還未能接受英語的構造特色。試想一下,顏色原來也只有三種原色:紅、黄、藍,為何我們能擁有一個七彩繽紛的世界,有各式各樣的色彩呢?答案是:要重複使用。

詳細內容
甚麼學習模式才是最有效?

甚麼學習模式才是最有效?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專業

近日網上英語拼字遊戲「WORDLE」大熱,筆者也跟家人一起趕上潮流,在這個持久抗疫戰中找一點生活樂趣。或許有些讀者還未曾接觸過這個串字遊戲,其實它就是「Mastermind」與「Hangman」的合體。玩家要在六次機會之內,猜出由官方擬定的每日一字( 由5 個英文字母組成)。而程式會將你每次猜中的字母用兩種顏色顯示——黃色:猜中字母但位置不對;綠色:字母及其位置全對。

詳細內容
魔鬼「s」的終極用途 (54期)

魔鬼「s」的終極用途 (54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早前提及「s」的三項用途,讓筆者跟讀者重温一下:1. 代表名詞眾數;2. 第三身單數動詞;3. 字本身串法。

詳細內容
甚麼令學生產生追求知識的慾望? 【好奇心】 (53期)

甚麼令學生產生追求知識的慾望? 【好奇心】 (53期)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不難發現以下現象:在課室裏,小學小一、小二年級的學生不論是發問或回答問題都十分踴躍;三、四年級的學生上課時的舉手數目明顯開始減少;到了五、六年級,已很少人主動回答問題了。

詳細內容
魔鬼【S】的續集篇

魔鬼【S】的續集篇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有一位成年的學員,曾向筆者分享,感覺很難掌握英語的【S】字,容易混淆,並且不清楚何時需要將【S】加在字的尾端。的確,英語喜歡反覆運用【S】字,但用途卻大不相同。在早期的文章,筆者曾跟大家分享過【S】在動詞及名詞尾端身分是180°對換的,因此運用時不可掉以輕心。

詳細內容
英語學習【貴精,不貴多】

英語學習【貴精,不貴多】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如果要綜合教育體系中的3個學習階段——小學、中學、大學的特性,筆者會用人生的成長過程作比喻:孕育撫養期、奮鬥期及養老期。每個階段的要求和特質各有色彩,亦應認真計劃。英語是一門很特別的科目,既是學科也是語言。有些人能琅琅上口,有些人無論如何努力,卻也發不出聲音。究竟兩者的學習有什麼不同?我認為分別在於學習模式。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