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
給學校推動生涯規劃第4點:撇開成見,公平照顧 所有學生需要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教育專業 生涯規劃 「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 Hong Kong Benchmarks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 陳志維 BM4

於上一期文章中,筆者講解了給學校推動生涯規劃的第3項重點,建議學校應該如何建立正確及全面的渠道,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多元出路資訊。來到這一期,筆者將會提出第4點(BM4)。

筆者小提示:
Hong Kong Benchmarks 第1 要點(BM1):學校要有一個全面、持續穩定發展及讓所有持份者均能知悉的生涯規劃發展政策。Hong Kong Benchmarks 第2 要點(BM2):訓練生涯規劃統籌的專業及領導能力。Hong Kong Benchmarks 第3 要點(BM3):建立穩建渠道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出路資訊。

着眼每位學生 
引導學生尋覓專屬V.A.S.K

筆者認為,所謂度身訂造及給予適當意見,著眼點在於「每一位學生」。作為一位生涯規劃的輔導老師,不論學生的性別、宗教、民族、家庭背景、有哪種特殊學習需要,甚至有某些高危情況,我們都必須因應他們的需要,訂造全面的生涯規劃或進行個人輔導。

作為生涯規劃輔導老師,首先要為學生提供行業探索的機會,其次提供職業性向調查,讓他們認識自己的需要、興趣及強項,並透過生涯規劃的學習經歷、個人輔導,加強個人反思的能力,同時為學生了解屬於自己的V.A.S.K.。V是價值觀(Values);A是態度(Attitudes);S是技術(Skills);K是知識(Knowledge)。

讓學生了解過來人心聲 
老師切忌持有偏見

老師也可以與學生探討社會上的成見,筆者認為社會對某些學科之前景和職業高低等的成見,是現實的一部份,如學校硬要逃避這些影響,是不切實際的。這往往是學生壓力的來源,影響他們作出明智的決定。要解決這個張力,為學生尋找內心的聲音,了解自己的V.A.S.K.,就是學生有效處理成見的工具。學校可於挑選生涯規劃學習經歷或邀請講座嘉賓到校分享時,讓講者分享內心的掙扎,這樣有助學生明暸每人也有過這段迷茫的心路歷程,令他們增強自信。

在推行生涯規劃活動或者給予意見時,老師也要檢視自己的想法,若然本身持有成見,便會深深影響學生的個人想法,這樣就與公平地為學生提供多元出路的原則背道而馳。

 

每位學生也是獨一無二,作為生涯規劃的導師,需要照顧每位學生的獨特需要,更不能帶有偏見,令他們得不到公平選擇的機會。

聆聽學生內心聲音 
鼓勵創造人生不同軌道

如老師對學生抱有成見,作為一個生涯規劃的輔導老師就要深刻反思,那是源於什麼因由?是否在同工之間聽到某學生能力非常優秀,所以認定學生一定要修讀「神科」,才能光宗耀祖,為校增光?正正是這些個人偏見,抹殺了一個學生的真實心聲。

同樣地,如作為老師,認定某學生力有不逮,永不能讀上某科,這也會阻礙他上流的機會及充滿期盼的希望,甚或如有老師認為,某些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對未來的期望也應相對較低,故只為他們提供比較基層的工作實習機會,或者參觀較着重低學歷勞動性質的工作,這不只有違生涯規劃的原意,更是有違教育的本義。

我們不要忘記,現今社會上進機會多元,已不只是單軌的直線發展,人生換一換路軌,就能接駁不同的發展,同樣可達致成功。在BM4中,重點提及我們要切合學生需要及多樣性,從而提升他們的期盼。筆者認為這點至關重要,部份青少年正正缺乏對自己抱有合適的期望。

在生涯規劃的發展上,同工們應該保持交流及分享,攜手共創新思維,令廣大學生受益。

時刻反思 
有系統保存學生生涯記錄

作為一個生涯規劃的老師或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時刻反思不足。思考如何透過BM4,讓學生公平地接觸到不同類型及多樣化的出路,同時切合學生的個人興趣、能力及需要,從而引導他們作出最適合的決定。

要使學生了解自我經歷,有系統地保存每位學生的記錄必不可少,無論是在學學生和畢業生。老師需有系統地保存生涯規劃發展的個人檔案,包括曾參加過的活動、訓練、工作機會的反思,可讓學生隨時翻查及更新。

其次,為畢業生保存至少一年有關他們的學習成績,活動及畢業後出路記錄。除此之外,坊間也有不同平台供學生訂立個人生涯規劃發展的檔案寄存,例如﹕「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CLAP)也有相關平台供學生使用,例如My Profile 及Infinity,讓學生自主地把自己的活動記錄於檔案及方便日後自行審查。是項功能的吸引之處,是老師除了可為學生進行個人輔導,也可翻查學生的記錄及經歷,並在文檔中給予意見,與同學共同編寫行動計劃,適時審視他們計劃的可行性,用作檢視及推

盡力照顧所有學生 
優化活動規劃及輔導能力

BM4最着重的是每一位學生。從觀察所得,我們知悉不是每一位學生均能獲得最合適的個人輔導,老師往往較着重成績較佳或是學習態度較好的學生。事實上,我們需要因應學生的不同需要而協助他們,我們容易忽略了一班平時較少發聲及希望投入新興潮流行業的學生。

筆者總結,在BM4的範疇裏同工們需要多作反思,作出不同及多元化的回饋。希望通過HKBM可以喚醒我們以往所忽略的,以及優化學生生涯規劃活動及個人輔導的能力。

以上均為推行HKBM 第4個準則的個人重點分享,並非全面闡述第4個準則。往後的文章會繼續探討其餘6項準則。在此鳴謝「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和本校生涯規劃及升學組統籌高紅懿老師為本文章提供資料。

甚麼是Hong Kong Benchmark?

在英國,學校會按照Gatsby Benchmarks作為推行生涯規劃教育的藍本。香港賽馬會與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梁湘明教授,早前連同3 位香港中學校長、1位副校長及專業社工一同前往英國當地,進行了實地考察,了解英國Gatsby Benchmarks的運作。及後,香港賽馬會「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CLAPforYouth@ JC 團隊根據香港的情況及學生需要,撰寫了HongKong Benchmarks。

這份香港版本共有10 個準則,當中邀請了不少學者和專業人士共同撰寫,包括英國GatsbyBenchmarks 的學者及香港中文學教育學院院長梁湘明教授。(Hong Kong Benchmarks新鮮出爐,暫未有中文譯名)。Hong KongBenchmarks 於本學年(2019 至2020 學年)在6 所中學試行,包括:王肇枝中學、協恩中學、聖伯多祿中學、伯裘書院、獅子會中學和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筆者的學校)。

 

「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Hong Kong Benchmarks試行學校

陳志維 校長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