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教學難取代傳統課堂 彈性措施 應對反覆疫情

文: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教案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電子教學時間表 以人為本 網上課堂 傳統課堂 疫情指引 停課標準

 

  開學在即,新冠肺炎疫情反覆不定,全港學校開學後繼續沿用網上教學,抑或是回歸傳統課堂仍是未知之數。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教聯會副主席鄧飛認為學校可採取觀望態度,為教學進度保有彈性。與此同時,鄧飛也寄語學界,疫情可能維持幾個學年,因此要做好幾手準備。

網課局限多 無法取代傳統課堂

  鄧飛認為網上教學無法取代傳統課堂。長時間網上教學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及毅力,也難以營造原有的教室及互動氣氛。網上教學縱然有效促進教學效能,學生可透過網上系統重溫教材或錄影,教師也能通過網上平台的分析系統評估教學效能,並更精準地調整教學策略。然而,網上教學仍為學校及學生帶來不少副作用。學生在家中單靠電子器材上課,氣氛和秩序較為鬆散,學習效能可能會拖慢;教師也無法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受網上課堂所限,也不能逐一回答學生問題。

文憑試首當其衝 促教育局儘早定標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而學校正是兒童及青少年聚集的主要場所。然而,教育局一直沒有就疫情編訂應變指引,加上學校的應對措施有異,疫情蔓延至地區時,學校也需要自行「執生」,學校無所適從,就出現安排混亂的情況。有見及此,鄧飛敦促教育局於開學前應制訂針對疫情的各項指引,包括停課標準、校內確診的預防和處理等,以協助學校處理因疫情衍生的大小事務。

  而對於現屆中六學生來說,疫情更是一大挑戰。踏入最後衝刺階段,單靠網上學習,可能仍未完全補回中五課程,便要倉促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鄧飛直言,教育局與考評局應在開學前定案今年文憑試縮減內容或是延後考試,讓學校仍可好好利用餘下數個月時間補回課程。這樣更可避免出現縮減課程後,甲校已授教必修必考單元,但乙校仍未授教的兩難局面。

  此外,現時文憑試中,大部分學科都有校本評核部分(School-Based Assessment),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對作業內容及學校呈交分數日期都有時間表。然而,各科的校本評核作業量及佔分比重差異甚大,一旦再次停課,便會造成部分學科無法如期完成評核和呈分。鄧飛提議考評局可採取寬限政策,教育局可與各學科主任或教師商討其學科校本評核的困難及應變方法,如取消部分作業、延後作業呈分日期,或調整考核方式,以減輕學生因停課所受的影響。

做好兩手準備 制定彈性應對措施

  鄧飛坦言,面對在疫情中復課所帶來的挑戰。作為校長要及早帶領學校制定應對措施及機制,為任何突如其來的轉變做好準備。首先,學校應盡早編訂多個具體的時間表,包括電子上網專用時間表、半天上課時間表以及全天上課時間表,以應付任何轉變,同時透過時間表框定教師的教學模式、內容及方向,因而能有所依從。另一方面,學校的教學進度計劃也應留有彈性,以應對上課時間表隨時變換帶來的教學進度混亂問題。同時,學校管理層應在九月持觀望態度,了解教師與學生的需要,隨時調適應變。

學校應編訂的3款上課時間表:
1. 學生在家進行網絡上課的時間表;
2. 學生能夠回到學校上課,但只能上半天課的時間表;
3. 防疫工作稍後,學生恢復正常上課的全天時間表。

  教學以外,課外活動亦是重要一環。不過,受活動性質所限,多項課外興趣班或校隊都無法進行網上課堂,而九月開課能否開辦相關課程仍是未知之數,這個情況亦對外聘教學人員不公平。一旦再次停課,校方既要處理參與學生的退款問題,教學人員的生計也受影響。有見及此,鄧飛期望教育局相關部門能為全港學校提供一筆過全方位學習額外資助方案,支援各校的課外活動小組。

教學以人為本 同時關注情緒健康

  停課多日再重回校園,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也各有憂慮。鄧飛提醒業界教學應以人為本,並循序漸進,不能因追趕進度而過份催谷及擠壓功課進度;學校管理層應隨時關注師生的繃緊情緒,避免出現因情緒困擾而造成無法挽救的局面。學校可安排駐校社工為學校多舉辦輔導活動,透過小遊戲、圖書影片分享等,舒緩緊張氣氛,保持身心放鬆。


  同時,為舒緩教師的緊繃情緒及教學壓力,鄧飛建議教育局可安排到校支援團隊,一方面為教師提供教學質素支援,包括網上教學平台疑難排解、軟硬件安裝及支援,以讓教師可以專注教學,減輕額外工作壓力。另一方面提供情感支援,如協助舉辦座談會或工作坊、分享輔導心得、設計輔導小教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