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自主學習的得力助手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40期 蔡康年校長 人工智能 財政預算案

在這個結合自主學習和人工智能的時代,學生不僅能提升語言能力,更能學會應對未來挑戰的核心技能。《財政預算案》的「英文一筆過津貼」為學校提供了資源支持,讓學校能結合AI技術,推動自主學習,為學生創造個性化且高效的學習環境。同時,教師也需要轉型,從傳授知識的角色變為促進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支持者。這樣,香港的教育才能不斷與時俱進,為香港的未來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AI技術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強大的支持。AI的個性化和智能化特性,能有效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通過AI技術,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像以往那樣單一,而是更加靈活且高效。例如,AI學習平台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動態調整學習內容和難度,讓學生以適合自己的速度進行學習。

此外,AI還能快速批改作業,指出學生的錯誤並提供具體的改進建議。一些AI工具甚至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例如提出實用的修改建議和改善方法。更重要的是,AI還能模擬真實場景,例如旅遊對話或日常交流,讓學生通過與AI互動練習語言,提升其實際應用能力。AI聊天機器人也可模擬對話情境,幫助學生增強口語表達能力。

然而,AI能否真正幫助學生思考、促進學習,還是反而成為一種障礙,取決於如何正確使用AI工具。教師除了需要對AI技術有更深入的認識外,更應強調資訊素養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學會自律使用AI,避免過度依賴。同時,教師也應引導學生發揮主動學習的能力,讓AI成為學習的輔助工具,而非替代者。

善用資源支持自主學習

學校可以利用「推廣自主語文學習(英語)一筆過津貼」為學生創造更多學習機會。例如,購買書籍、電子圖書、自主學習工具或語言學習應用程式,這些資源能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學校還可以聘請英語導師或支援人員,協助學生學習語文,或者舉辦各種英語活動,例如朗誦比賽、戲劇表演、英語日等,讓學生有更多學以致用的機會。此外,學校也可以購買人工智能教學資源,例如語音識別設備或智能學習平台,為學生提供更高效的學習環境。結合AI技術,學校還可以設計創新的活動,例如模擬對話比賽或AI故事創作比賽,讓學生在有趣的過程中提升英語能力。

教師角色的改變

隨着自主學習和AI教學的普及,教師的角色也需要重新定位。以前,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但現在,教師更需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支持者。教師應教導學生如何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幫助他們設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並教會他們如何使用AI工具來提高學習效率。此外,AI技術能生成大量學生的學習數據,例如學習進度、錯誤率等,教師需學會分析這些數據,了解學生的需求,然後調整教學策略,讓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效果。雖然AI能提供即時反饋,但教師需要在學習過程中激勵學生,幫助他們建立學習信心,並營造一個正面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