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
打破「戲無益」印象 與爸媽一起「玩」英文!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香港教育大學 楊少詩 吳美莉 心理學系 幼兒教育系 教育專業

當我們說到語言學習,一般給人艱澀的印象,香港教育大學的楊少詩博士(心理學系)及吳美莉博士(幼兒教育學系)希望透過設計遊戲套件,以桌遊形式讓家長與小孩可以一同進行英文口語訓練,更重要的是,讓小朋友能於一開始接觸英文就擁有快樂回憶,在愉快中學習。

這套名為「Literacy Play Kit」的遊戲套件,插圖有趣可愛,有着設計精美的遊戲小配件,把整套套件展示開來,的確會讓人童心大起,興趣滿滿。吳博士笑着講解:「其實整套遊戲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全都是陪伴我們成長的小遊戲,例如衾棉胎、賓果(Bingo)、飛行棋等,套件中囊括了12個主題的英文詞彙,如:食物、日常用品,共百多個單詞。我們希望透過理論實踐,把我們過往的研究成果應用於遊戲學習的概念中,設計出一套能實際提升英文口語學習的遊戲。」

「說」是語言學習的基礎 透過遊戲提升親子關係

「香港的小朋友,很早於幼稚園階段已學習英語,大學教育亦以英文為主。但即使如此,我們卻發現在香港的社會環境裏,能應用英文口語的機會不多,而我們的設計正正是針對這點。」楊博士仔細分析,家長受傳統觀念影響,認為讀書最重要是「讀、寫、聽」,往往忽略了「說」。其實口語是語言學習中非常重要的基礎,她們再指出,從教育幼兒及心理學角度來說,家長的參與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早於2016年,兩位博士已經開始思索除教師外,家長於教育上的角色是否可參與更多,吳博士分享:「當時我們想到以遊戲作為切入點,一方面從語言角度支援口語發展,另一方面則透過套件,改變家長對『戲無益』的傳統觀念。」當在遊戲中加入有研究數據支持的理論及模式,遊樂帶來的不再只是玩樂,還可以加強學習,更是親子關係的良藥。楊博士笑言:「這次研究的意外收穫,就是很多家庭亦反映其親子關係大大提升。」遊戲過程中,親子之間有機會互相交流,亦能進行各種情商教育。

學習英文不論地位 樂見研究帶來正面影響

「Literacy Play Kit」的使用對象是4至6歲的小朋友,為了讓家長可以更容易處理,兩位博士訂立了清晰的遊戲教學指示家長如何使用,她們笑言有點像醫生開藥方般,每天短短15分鐘,其實是希望小朋友能夠經常接觸英文,養成習慣。吳博士分享:「我們接觸的都是比較基層的家庭,父母於英文指導上有一定困難,我們給予清晰指引,有助他們教育子女。我們最想帶出的是學習英文不一定要家境好,只要提供適當支援,即使是微小的工具,亦可改善個別差異。我們隨後更整合了一個網頁,上載了各種教學範例及遊戲手冊、套裝詞庫等,對家長提供適切的幫助。」

當問到兩位這次獲得「加拿大國際發明及創新比賽銀獎」的感受,她們一致認同是次研究計劃能在支援家長上得到一個全新視野,意義重大。「我們在大學做研究,不只是於學術圈及論文中發佈成果,而是希望能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很開心這次設計能觸及大眾層面,未來亦會考慮擴展至不同方面,讓我們的研究得到更多數據,探索更多可能性。」

楊少詩博士(心理學系)、吳美莉博士(幼兒教育學系)

加拿大國際發明及創新比賽銀獎

楊博士和吳博士分享為了進一步優化研究,她們整合了一個專門讓家長在進行遊戲時使用的網頁,分別上載了教學短片、規則手冊等各項有用資訊。

「Literacy Play Kit」遊戲套件中有設計精美的遊戲小配件,當中包括如衾棉胎、賓果(Bingo)、飛行棋等耳熟能詳的小遊戲,幫助小朋友學習英文詞彙。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2948 7556 聯絡香港教育大學,知識轉移辦公室 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