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並進 切合社會需要 推動教育創新發展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校長專訪 教育專業31期 李子建校長 香港教育大學 教育 創新科技 兩地交流李子建教授積極推行教育研究及發展計劃,致力加強教師教育的質素,以及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及世界各地的教育交流與協作,今年9月正式成為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新任校長。面對科技發展的大趨勢,李校長如何帶領教大推動教育創新發展,加強香港與內地及國際的教育交流?今期新校長對談,特此到訪教大訪問李子建校長,聽他現身說法談教育新展望。
Iris:「外界普遍認為教育大學着重師資培訓範疇,培養老師進入校園任教。惟教大近年積極連繫社會不同界別,大力推動教育、科技的創新發展,可否分享教大跨界別協作的成效及理念?」
李子建校長:
重視應用學術發展 激勵「產學研」協作
大學的教育理念首重是學術發展,當中主要涵蓋 4 類形式。第一類是「發明」,通常以基礎研究、理科或科學範疇所為人熟悉;第二類是「學與教」,大學需要緊貼時代步伐,為學生提供與時並進的教學內容;第三類是「綜合」,包含STEAM、跨學科等學習元素;第四類則是「應用」,將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以上 4 類教育形式皆屬於學術範疇,而我們近年亦開始參與不同類型的項目,希望透過廣泛參與,促進教大的學術發展。例如參加加拿大國際發明及創新比賽、日內瓦發明大賽等項目,參加這些比賽不單是為了通過發明取得專利,而是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便利人類的生活,以及回應國家發展需要。最近,較為人所知的是曾耀輝博士的發明——「微塑膠快測」,通過與科研機構合作,從實驗室處理及污水處理中觀察微塑膠的情況,研發保護環境的創新發明;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的傅弘博士亦發明了智能斜視測量系統,有助緩解社區眼科專家短缺的情況,並加快「產學研」合作的實踐步伐。
近年,我們除了培育教師,重視學與教的發展外,亦致力促進應用學術的研究,透過「科技轉移」及「知識轉移」,推動「產學研」協作解決問題,回應生活所需。教大透過設立種子基金,與科學園、數碼港等機構合作,鼓勵學生、校友將知識付諸實踐,推動教育和社會創新,並在教大建立創業和社會創新文化。自 2016 年至今,我們已資助了 28 隊教大校友與學生創立初創企業,並資助了88 個研究項目;2016 年升格為大學後,我們亦與不同企業展開1600個項目;2018年有60個教大的科創項目榮獲國際獎項;2019年,教大更有23個科研項目取得40個專利。由此可見,推動「產學研」協作有效拓寬教育的界限,推動科技及產業發展,這也是社會對大學的發展期望。
Iris:「創新科技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教大高瞻遠矚於去年開辦「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榮譽理學士」課程,培養具備AI和教育科技知識技能的準老師。閣下怎樣看待創新科技能為教育界帶來甚麼機遇和挑戰?」
李子建校長:
培育老師多元發展 持開放態度擁抱科技
每位老師都有其教授的主科,但我亦期望他們能夠多元發展,例如對科技、人才智能、科技轉移有一定的認知及參與。正如科學分為應用科學、基礎科學;文學則涵蓋數碼人文範疇。同時,科技與社會的關係密不可分,我們不能單純地區分文科與理科,而是應該着重跨學科互動。因此,教大以「專科」、「多元」為培育老師的核心理念,而非理科人才才能修讀人工智能相關學科。現時電子學習作為教學新趨勢,每位老師都需要有應用科技的能力。我們鼓勵學生擁抱科技,並持開放性態度。
此外,我們需要有道德與原則地去使用科技,而不能利用高科技做違法的事,或不誠實地使用高科技;第二,我們需要善用科技,避免對科技產生倚賴。以上兩點是人類面對科技時應該持有的態度,培育老師亦則同理。教大一方面要求學生多元發展,鼓勵他們認識不同創新科技;另一方面,培養他們能夠獨立判斷,有道德及誠實地使用科技,這也是我對同學們的要求。現時,本港8間大學能夠使用ChatGPT,我認為這亦是面對科技所需的態度,持守一顆開放、擁抱科技的心。
Iris:「教大積極回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打造香港成為高水平人才高地,與國內各大專院校成立『教育聯盟』,以及與山東曲阜師範大學共同設立『師德教育基地』。閣下認為如何透過推動兩地的互動交流,達至高水平人才培訓的目標?」
李子建校長:
發揮互補優勢 促進教育長遠發展
香港與內地各有強項,能夠互相補足。今年我有幸擔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第一個提案便是加強兩地的特殊教育合作,讓內地各教育部門和香港教育局建立恆常聯繫,完善特殊教育的政策方針;內地相關高等院校亦可與教大等院校建立交流機制,共同關注研究特殊教育發展。
此外,香港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認為本港能夠發揮亞太區國際中心的優勢,成為區域教育樞紐,內化國際教育經驗,發展成為香港獨有的教育體系,與內地形成教育內循環。同時,內地在場景、歷史、文化方面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香港相對地則較為國際化,特別是高校及大學的發展,以及科研力量。故此,教大早前與山東的大學共同設立「師德教育基地」,除了因為曲阜是孔子的故鄉,當地擁有孔子博物館、孔廟等歷史建築,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外,其環境更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有助激發學生的學習求知精神和建立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Iris:「社會相當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大如何協助在職教師掌握教育界最新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提升教與學效能,達至持續進修,終身學習,為社會培育多元人才?」
李子建校長:
持守三大教育理念 培養德才兼備人才
我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秉持三個理念:「與時並進,持續進步」、「背靠祖國,聯通國際」以及「立德樹人」。世界正在不斷發展變化,老師亦需要與時並進,持續提升專業能力,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服務;第二,我們要發揮「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優勢,國家不論在體制、歷史、文化上皆有深厚的底藴,老師應深刻認識國情和國家發展現況,以更好培育學生成為愛國愛港新一代;第三,教育應以「立德樹人」為重點,老師除了優秀的教學技巧和專業能力外,培養學生品德價值、文化素養亦同樣重要。以上三個原則皆不可或缺,亦是我們設計大學課程及規劃發展方向的重要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