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 活用創新科技智慧 培育一流工商業人才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72期 香港理工大學 工業及系統工程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一直為本港企業培育專業人才,學院憑藉多元技術研發一直為業界引入嶄新思維,推動企業創新力、效率、產品和服務質素。伴隨「工業 4.0」發展,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與時並進,糅合創科技術擴闊專業領域,於校內設立多個專業實驗室,如「信息物理系統實驗室」、「伍達倫數碼工廠」、「激光物料處理實驗室」、「超材料準備實驗室」和「超精密加工技術實驗室」等,又引入專業器材,如「Kuka 七軸協作機械人」、全港唯一一部可混合多種金屬噴粉形式打印的激光設備及超材料三維打印機「Nano Scribe」。學系文化不單重視學生工業與系統工程知識,同時亦注重強化學生的市場意識,教導他們活用科技智慧,融入管理設計流程,以掌握企業發展需要,成就未來行業骨幹。

具香港工程師學會認可 質素獲國際肯定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工業 4.0」的穩步發展成為業界通過科技智慧改善流程和了解營運數據的助力,以此提高企業管理、生產力和效能。因此鄧澤賢教授提出,未來的工程師除了掌握基本工程知識外,還須不斷增值,學習使用大數據分析、機械人運作和物聯網等,才能應付業界、顧客的需求。因此學系近年重新整合課程,擴大知識範疇,增設新學科,使其課程內容擴展至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大數據(Big Data)、機械人運作(Autonomous Robots)、 系 統 整 合(System Integration)和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等,讓學生能全方位掌握未來行業發展需求,學會通過科技為企業創造營運優勢。

修讀產品及工業工程(榮譽)工學士組合課程( 下稱 PIE) 的學生,可先在首兩年學習工業和系統工程基礎知識,在大學二年級下學期階段,再按個人興趣及能力選擇修讀產品工程兼市場學(榮譽)工學士學位(下稱 PEM)或工業及系統工程學(榮譽)工學士學位(下稱 ISE)。兩個學位課程均受香港工程師學會認可,為華盛頓協定(Washington Accord)下的專業工程學位課程。因此畢業生亦可參與由香港工程師學會舉行的 CAI「工程畢業生培訓計劃」(Scheme "A" Graduate Training)。

該計劃自 2019 年起採用以能力為本作專業評核準則,為初出茅廬的工程系畢業生安排機構提供實習環境,讓其透過參與工作,將學術理論付諸實踐,汲取工作經驗,提升其專業能力。另外,根據此國際認證協定,該組合課程下兩個工學士課程同時亦獲美、英、加、澳和新加坡等簽約國家的資格認可,課程質素受國際肯定,有利畢業生日後繼續海外進修或就業,成就未來行業的骨幹專才。

課程專業屢創高峰 配合發展資助考取 CSWA 專業考核

為使理論與實踐達至雙軌並行,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長年與理大工業中心保持緊密合作,以了解當前行業需求,並就行業面對的問題展開研討。與此同時,課程亦按不同項目推展項目學習,讓學生循序漸進深化所學,學院亦重視加強電腦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教學,如教導學生利用軟件建立 3D 原型等。過去,學系成功研製不少精確而先進的光學產品,如投影機鏡頭、人工關節等,甚至應用在生物醫療和航天科技上。近年 ISE的高科技研究項目更包括「微創外科手術機械人系統」和「微型外星平台」,可見 ISE 學系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一直提供教育,領導香港各行各業增值並領先國際。

崔智邦博士:「學系相當重視為學生提供不同實踐平台,不單具備豐富的海外交流和獎學金機會,為了裝備學生提升其專業技能,更為學生提供額外專業產品設計培訓,以協助及資助其考取相關專業認可證明,如 SolidWorks 認證助理工程師證書 CSWA(Certified SolidWorks Associate),以銜接日後發展需要。如學生有進一步的興趣和能力,學系亦會提供資助和相關訓練,協助他們考獲更高資格的 SolidWorks 認證工程師證書 CSWP(Certified SolidWorks Professional),讓其日後能在職場上取得更高的起步點。」

PEM 重視產品開發 ISE 面向廣闊市場 兩學位課程兼備市場學專業

近十年,全球製造業模式智能化,造就大量就業機會,香港對年青智能生產人才亦求才若渴,並相繼興建多個科學園,遍布將軍澳、大埔及元朗等,估計隨着發展需求增加,2027 年共需要 57,600 名相關人才。產品及工業工程(榮譽)工學士組合課程正符合需求,因其課程增值性高,亦能按照學生的興趣和強項,為其提供升讀 PEM 或ISE 學位課程兩大選擇。崔博士指PEM 較聚焦於原創產品開發和智能生產(Smart Manufacturing),並以製作滿足客戶需求的新產品為目標;而 ISE 則專注於系統開發,縮窄管理與運營之間的差距,將有效的資源善加利用,並在綜合工業和商業系統方面發揮領導作用。然而兩個學位課程均同樣重視市場銷售策略,因學系畢業生大多擔任專案協調人員的角色,需要與不同部門溝通交流,亦需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故此在學期間,課程同樣會教授市場營銷技巧,並兼具市場學相關課程,讓學生具備專業市場學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模式,幫助他們將來在職場上正確確定目標市場的需要,針對性研發產品或軟件,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產品工程兼市場學(榮譽)工學士:
高市場觸覺 生產到製成的綜合型人才

PEM 以培養具備產品設計和營銷能力的專業人員為目標,除了基本工程學必備的硬體設計知識外,更需對市場需求及反應有敏銳的意識。鄧澤賢教授認為兩個科目有互補作用:「產品工程師除了有市場學知識外,也要有技術性知識,當企業需要生產新產品時,他們要知道不同零件的標準,才能採購合資格物料,從生產到製成,他們都有能力檢測產品質素,這些技術與市場營銷環環相扣。」學系旨在培育學生成為能夠包辦產品設計、生產、以及市場推廣的綜合型人才,並以專業角度確保產品合符標準,為其準確定位,突出特色。

工業及系統工程學(榮譽)工學士:
涵蓋內容廣泛 多元彈性出路

ISE 課程涵蓋廣泛,不單教授專業商業知識,同時亦包攬產品設計、質量管理與物流銷售等技能,故學生的出路非常彈性。「工業及系統工程的核心精神強調企業資源策劃,包括組織及簡化運作流程或公司架構,降低營運成本,同時提升整體系統效能。曾有畢業生在國泰航空有限公司擔任 Quality Association Manager,他需要熟知所有飛機零件的狀況及質量,以確保飛機能夠安全起飛。」崔智邦博士形容,工業及系統工程師猶如足球場上的中場指揮官,負責分配資源、組織及協調其他球員的路線。有別於以往,工業模式已經由勞工密集型演變成機械自動化,因此課程亦會提供嶄新的科技知識,如學習大數據分析,協助企業發展創新意念,提升服務質素,並掌握企業資源規劃軟件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運作和用途等。期望學生在畢業後不論是擔任項目管理或質量管理的角色,都能夠善用科技輔助,增強管理及營銷方面的技能。

有別傳統工程 無額外指定選修科要求

鄧教授指有關組合課程雖包含產品設計,卻有別於機械工程學系,學生不需修讀動力學、固體力學等,因此不涉及機械工程組件的設計、研發及改良。「以自動控制的課題為例,兩個學系的課程均需要修讀,但我們則會將重點放在工業自動化上,期望進一步優化生產程序。」課程內容除了需要學習傳統的工程學知識,更要掌握市場學、電腦科技的知識,但鄧教授笑言課程以文憑試最佳五科原則收生,沒有額外指定選修科目要求。「作為工程系的其中一個學科,在大學一年級時所有學生都必須修讀數學,而中學沒有讀物理的學生,亦須先修讀一科基礎物理課,才能接着修讀進階物理,所以學生不必太過擔心。」

課程受專業機構認可 設師友計劃豐富行業閱歷

香港作為領先全球的國際金融中心,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市場對企業和物流專才需求極大,加上跑道系統項目及廣深港高速鐵路的落成,近年電子商貿的興起,改變了傳統物流模式,企業對科技需求日益增加,香港理工大學於是開辦有別一般工程學科的物流及企業工程(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 下稱 LEE)。其課程除着重物流工程知識外,更讓學生汲取企業管理的技巧,並深化學習資訊科技技術,以培育完善物流系統的專才,學系更提供 ISEIET Mentorship Program,讓同學能提早接觸不同業界的校友與管理層,助其投身各大國際企業,為業界作出貢獻。

LEM 學生先在首兩年學習企業及物流的基礎知識,並可在大學二年級下學期階段按個人興趣和能力選讀物流工程兼管理(榮譽)理學士學位(下稱LEM)或企業工程兼管理(榮譽)理學士學位(下稱 EEM)。LEM 學位課程着重物流及供應鏈及相關技術,課程受香港工程師學會與香港運輸物流學會認可;而獲英國特許管理公會 (The Chartered Management Institute) 認可為第五級資歷的 EEM學位課程則首重企業系統的設計及管理,課程主要強化學生對客戶需求的觸覺。

科技工程有機結合企業管理
增設嶄新學科 回應社會需求

李嘉敏博士指,學系利用組合課程的彈性,為學生提供充裕時間,讓他們先對課程建立基本認識和興趣,再從中摸索個人發展取向,如志在擁有註冊工程師專業資格的學生,可選擇物流工程兼管理(榮譽)理學士學位;若有意往商業方向發展的同學,則能修讀企業工程兼管理(榮譽)理學士學位。與此同時,學院近年亦積極回應時代要求,為課程增設嶄新的學習科目,如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AIDA)與物流自動化等,使學生豐富其學,深化資訊科技的應用,並了解科技工程與物流和企業管理關係。

鍾世豪博士補充,LEE 課程聽似涉及數理及技術化知識,但其實只要有熱誠,文理科生皆可報讀。事實上學生透過學習,能具備倉庫管理、大數據分析等系統工程知識,並建立現代化物流工程和企業管理相關的專業技能,可於各大國際企業擔任業務分析師、物流數據分析師、供應鏈分析師等職位,一展拳腳。

跨學院協作增知識基礎 培養綜合型管理人才

學系亦與理大商學院一直保持緊密合作,不論是企業工程或物流工程的學生,於二年級時均要學習會計、人力資源管理等基本商業知識,打穩企業管理基礎。然而 LEE 組合課程不但涉獵商業運作,亦着重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認知和應用。在學期間,他們將同步學習使用企業資源系統,如大數據、雲端及人工智能等基礎知識,並熟習企業資源系統,成為綜合型管理人才,以便日後於工作上實踐所學。

與此同時,LEE 課程的學生同樣會深入了解不同科技管理技術,如物聯網、無人機、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雲端運算等知識,以引領企業走向更高效、快捷與智能化的未來。過去,LEM 更成功通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創立智能藥物及護理服務管理系統,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量,解決藥物物流需求。

課程理論實踐並行 配合未來發展趨勢

鍾博士表示:「物流工程包含廣闊層面,除了大眾認知的運輸物流外,亦包括生產物流、電子物流等,當中牽涉不同管理知識及程序。在生產物流方面,學生需要對物料有準確的預測及規劃,因此 LEM 課程設計實踐度高,並完善不同層面的知識。」而 EEM 與國際工程技術學會亦長年舉行合作夥伴計劃,國際工程技術學會的資深成員會與學生分享當今行業的發展與需求,並帶領學生參與不同活動,使其在學期間已能夠與業界保持良好互動。

「學系與各行業保持緊密協作關係,學生除了投身工程界外,以往亦有畢業生到四大會計師行或銀行從事系統分析員,對用戶體驗、客戶需求等進行分析,完善公司系統。學院近年亦收到愈來愈多大型企業,包括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諮詢,他們認為比起單純的商科人才,具有科技觸覺兼具工程知識的商業管理人才,更能配合未來智慧型經濟發展,並能將新的技術引入企業。」李嘉敏博士補充道。

研發 AR 眼鏡收集數據 自動連接倉儲系統

校友莊唯葦目前投身於 Laboratory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Design,負責產品及服務設計流程,運用不同的科學方式及工具提高產品質量。她坦言當時考慮到自己的興趣及能力,早已決定往商科發展。但隨着科技發展,意識到科技與商業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遂決定修讀企業工程兼管理(榮譽)理學士學位,並在課程內學習到有關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應用。

畢業後莊唯葦與團隊一同研發智能 AR 眼鏡,利用眼球定睛技術收集數據分析,協助商家了解顧客的喜惡與購物模式,同時亦能透過數據進一步分析產品的外觀、擺放位置、價錢的影響力。另外,團隊亦致力開發眼鏡功能,加入掃瞄系統,用家只需定睛貨品,眼鏡便能自動連接倉儲系統,投射貨物倉儲分布和數量的資料,有利未來物流業發展。莊唯葦補充,課程教學具實踐性,而且貼合職場需要,令其不單具備良好科技與工程概念,更能應用經濟工程學的知識,控制製造成本,達至真正學以致用。

鍾世豪博士、李嘉敏博士崔智邦博士培育一流工商業人才機械狗學系致力為學生提供最先進的教學設備課程受專業機構認可學系擁有最先進超精密加工技術實驗室自動連接倉儲系統研發 AR 眼鏡收集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