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校推動生涯規劃第9點 與高等及延續教育院校作有意義的接觸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 Hong Kong Benchmarks 第9要點 BM9 與高等及延續教育院校作有意義的接觸 陳志維校長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香港賽馬會「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CLAP for Youth @ JC 團 隊 根 據 香 港 的 情 況及學生需要撰寫了《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Hong Kong Benchmarks for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簡稱為 HKBM),由香港教育大學葉蔭榮博士擔任計劃總監,筆者學校是試行 HKBM 學校之一,HKBM 共有 10 項準則,今期繼續分享第 9 項準則。
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的第9 個基準(HKBM9) 是「與高等及延續教育院校作有意義的接觸」(Meaningful Encounters with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準則與HKBM8 非常近似。HKBM9 要求學生了解更多的多元升學出路資訊,當中包括畢業後所選的升學途徑及其發展的可行性。學校為學生提供本地或是海外的高等教育資訊,不論是傳統或是職業專才教育,學生都可按自己的興趣或個人需要,參加不同院校所舉辦的開放日、資訊日、講座或是課堂體驗日。同時,學校提供機會予學生與院校教員或學生進行互動,從不同人身上汲取經驗,繼而訂定個人生涯規劃目標。以下會從「有意義的參觀」及「互動」兩個範疇來分析。
提供有意義的參觀機會 有助學生積極迎接未來挑戰
範疇1
每位高中學生每年應參與兩次有意義的參觀,學校需為學生安排多元出路的參觀。無論是本地或是海外的高等教育,傳統或是職業專才教育,學生應按自己的需要參加。學校除了安排學生參加資訊日、講座或參觀各大院校外,學校更進一步提供延伸活動,例如工作坊,指導學生如何獲得相關的多元升學資訊,鼓勵他們善用科技、網上資源,讓學生學會自行搜集相關資料,有助掌握最新升學資訊,從而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
加強互動機會 學生訂立生涯規劃目標
範疇2
每位中六畢業生最少有兩次可以直接與院校教員或學生進行互動的機會。在互動過程中,中學生獲得院校教員的第一手的課程資訊,並可即時解答不同的疑問。再者,透過院校學生分享的經驗,例如學習經歷、校園生活情況、學生面對的困難及解決方法,真切感受就讀該課程的大專或大學生活。學生可透過經歷互動過程,建立自我反思的習慣,並不時檢視和更新自己的人生大計,嘗試了解所選的出路了解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及能力,思考個人的發展方向。
避免跌入「量/次」陷阱
表面看來,HKBM9 對於每位學生於參觀院校或者與院校教員及學生互動的數量上有要求,但希望老師不要跌入「量/次」的陷阱上,反而要着眼在當我們為學生提供參觀、與教員及學生接觸後,我們能否做到有效的個人生涯規劃輔導。
在整個 HKBM 當中,我們應更平等地看待學生的志向,筆者希望老師們推行 HKBM9 時能夠留意,應為學生提供全面的資訊,為他們提供機會,無論是他們選擇傳統升學或是職業專才的教育方式,老師不能因成見及個人期許,而影響了學生接觸多元出路的機會,這是我認為在推行 HKBM9 需要留意的地方。
陳志維 校長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