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大過年!

文: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中國文化研究院 葉偉儀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專欄

俗語常常說「冬大過年」,到底是冬節重要些?還是過年重要一些呢?

冬節我們習慣稱為「做冬」,那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的「至」是極之意,「冬至」是說寒冷陰森的天氣達到了極點,通常過了這天,陽氣初萌,白晝便會逐漸增長,所謂「冬至陽生」,冬去春回的日子即將開始。古時民間在這天要對父母尊長拜節,它還是許多契約簽訂和履行的日子。

中國民間歷來很重視冬節。外出謀生的人,千方百計要在冬節之前,趕回家與家人團聚,表示年終有歸宿。閩台有俗諺云:「冬至大過年,唔(「不」之意)返無祖宗」。冬至節作為節日由來已久。相傳周代以十一月為「正」,冬至前一天為歲終。秦朝沿襲了周代的習俗,以冬至為一年的開始,漢朝稱冬至為「冬節」、「日至」。宋朝以後,官場要舉行賀節的儀式,並且放假休息,民間更會熱烈慶祝。


冬節也是一個重視食品和滋補的節日。儘管各地食俗有所不同,其特點是:江南多吃湯圓,取團圓之意;北方諸省則吃餛飩,故有「冬至餛飩夏至麵」的說法;西北一帶則喜歡吃餃子;陝西還有吃紅豆米粥的習俗;在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則注重冬至進補。


冬至過後,很快就會過新年!不少學校都會在農曆新年前,舉辦「中國文化日」,讓同學們提早感受節日的氣氛,也加深對農曆新年文化習俗的認識。我們剛剛與荃灣區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合辦「中國文化日」,我們把敝院「燦爛的中國文明」網站的精彩內容,製作成四個中國傳統節日的精美展板——新年、端午節、中秋節、七夕節;更設計了遊戲紙,方便學生學習相關的節日知識。出席活動的除了該校的老師、學生和家長,還有附近幼稚園的老師和學生一起參加!同學們都很認真投入參與,氣氛熱鬧!


「中國文化日推廣計劃」是我們其中一項與學界合作的推廣活動,來年一月至二月,我們會繼續與十多間小學合辦這個活動,希望有關的活動可以有助學生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一起探究節日的意義。

 

若大家想對中國傳統節日增加了解,歡迎到中國文化研究院瀏覽更多資訊。(https://chiculture.org.hk)

葉偉儀 院長

中國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