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學生認識國家 乃應有之義
教案分享 校長專訪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第19期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 愛國教育 國家安全教育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一直有舉辦不同的交流團,到內地交流自然亦少不了。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指,一個國家的公民認識自己國家,以及培養學子愛國情感,可說是基本公民教育元素。陳狄安主席說︰「我認為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到的基本要求,並應多角度了解國家,要了解成功,也要了解不足。」
全面了解國家 志向可配合大發展
愛國教育首先要令學生清楚自己國家歷史背景和發展,其實都是基本資訊。陳狄安主席說︰「讓學生認識國家、認識民族,民族的由來、演變、興起,了解國家過去努力的發展、矚目的成果,建立自豪感,這些都是必需的。另外讓學生了解國情,有何地方仍需要致力發展,均十分重要,尤其中學生,當他們到了高中開始面對選科時,若自己的志向可以配合國家未來發展方向,無論對自己或是國家,均有其益處。」
人無完美,國家有不同的階段與進程,陳狄安主席認為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更需要對國家有全面的認識:「只要學生了解到中國曾經出現過的苦難,理解國家如何堅毅並逐漸於國際間舉足輕重,從而建立出真正的愛國心。抱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想法,國家如此地大物博,總有地方需要精益求精,即使日後面對國家某些地方需要改進,學生亦能做到愛屋及烏,並盡公民責任,致力保護及改善社會大環境。」
宜親身感受國情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一直以來希望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文化,做到走出校園,甚至走出香港,到不同地方交流,當然也包括內地。陳狄安主席說︰「傳媒、網上資料、宣傳⋯⋯學生間接接收的國家資訊其實不少,但始終及不上學生親身到達內地交流的感受。尤其參觀大型設施或先進科技,例如航天科技等,每次均有學生表示十分震撼,跟原有認知有很大出入。」實地交流能獲得如此正面的回饋,難怪陳狄安主席十分認同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內地考察活動。
未來若疫情受控,通關後議會亦會考慮舉辦教師國內考察團。陳狄安主席說︰「過去我們不時舉辦相關同工交流活動,日後可以加強到內地考察,讓老師了解國情,擴闊認知,讓課堂更貼近時代脈搏。同時亦可以建立學習圈,讓同工作專業交流。」
教材宜先照顧首批應考學生
陳狄安主席認為無論國家安全教育或是高中的公民科,他都認為有十分清晰的指引,惟公民科教材及考試參考資料仍未足夠。他說︰「始終擔心首屆學生是否應付到,培育愛國心之餘,學校同樣關心學生成績。所以即使教育局現時陸續提供教材,但主要還是希望先照顧首批需要應考的學生,是以無論是教材、各種資料、講座之類,我們都希望越多越好,教師若能儘快了解清楚考試要求,設計課堂時可以更適切照顧學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