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攜手 小一新生輕鬆過渡適應期﹗

文: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小一適應 伍家珍 輔導心理學 家校合作

孩子升讀小一!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件大事。小學是孩子正式進入以學習為主的成長階段。升讀小一的學生所遭遇的適應困難,大多與學校環境、學習生活及自理要求的轉變有關。

家長和學校如能及早為孩子進行適應訓練,有助孩子升讀小一的適應,能讓孩子更快樂地投入小學的學習生活。

 

參觀校舍 認識新環境

小學的校舍一般都比幼稚園的校舍為大,特別室的數目也較幼稚園為多。孩子剛進校園時會感到龐大校舍帶來的陌生感和不安:在哪裡找老師?電腦室在哪兒?醫療室又在哪裏?其實,許多小學都會安排開放日給準小一學生和家長到校參觀及參加活動。家長可善用這些學校開放的機會,帶孩子參觀幾所不同的小學,牽著孩子的手帶他們在校園逛逛,向孩子介紹校園的設施和環境,能加強孩子對小學校舍的認識和體驗,有效舒緩他們對陌生校舍所產生的不安。

 

上課模式轉變 協助孩子成長

幼稚園的教學大多以體驗教學為主,學生透過體驗來經歷學習,對文字的表述要求不高。然而小學的學習則以科目學習為本,學習生活按時間表進行,教師按科目轉換换,專門學科更要到專門教室上課,每個學科都有該科的專門用語,要記要寫的字詞比幼稚園為多,學習的內容也更深更廣。

校內的行為受嚴謹的校規所規範,因此, 專注能力良好( 約30 分鐘以上),學習執行能力佳(寫字快、記憶力強、自控能力佳)的孩子,最能適應以學習為本的小學生活。孩子面對這些改變會感到不少壓力和焦慮。因此,家長可以透過一些家庭遊戲強化孩子的相關能力,例如﹕找不同、配對遊戲、拼湊模型等,均能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記憶力;而兒童棋類遊戲則有助培養兒童專注和守規的態度。

學習個人自理 加強孩子自信

幼稚園的學生較依賴教師照顧,而小學生則以自我照顧為主:吃飯、上洗手間、抄寫家課冊等等,都是學生獨立完成。因此家長應及早和孩子進行自理訓練,例如上廁所要關門,如廁後用衛生紙清潔、洗手、馬桶沖水等;吃飯時要拿著餐具自主用膳,並一口一口吃飯,份量不要太多,飯後要幫忙收拾和清洗。

家長也可以透過遊戲,訓練孩子的學習自理,例如「課本分類遊戲」,將課本作業封面製作卡片加以辨別,有助孩子在轉堂期間快速找到相應用書;「老師話」透過聆聽主持人指示,訓練幼童的紀律和專注力。自理訓練能培養孩子自信,勇於接受小學的新挑戰。

 

家校配合 事半功倍

適應小學生活,不僅是家長和孩子的事,更是幼稚園和小學的事。一般幼稚園和小學都會為學生提供小一生活適應課程,就學習生活、熟識學校環境等範疇,加強學生的認識和了解。因此,家長如能在家中透過遊戲和活動,配合學校的訓練便能事半功倍,讓孩子在充足的預備下,帶著期待和好奇走進小學的大門。

 

小一適應家長注意事項

  • 關注學習態度
    不少家長期望學校自然會把學生教好。其實學校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有限,更多是取決於學生的先天條件、學習態度及家庭支援等。
  • 預留時間支援
    家長要作好心理準備,孩子需要花較多時間應付學業,家長也需要騰出時間作支援,工作繁忙的家長需三思。
  • 了解功課質量
    家長宜抽時間參加學校舉辦的迎新座談會,了解學校功課的質和量、測考要求、課外活動等。更可與其他家長分享和互相交換資訊。
  • 細閱學校通訊
    學校通訊也是理解學校最好的媒介,留意學校在校刊與通訊內選輯的學生文章,可觀察到學生的中英語文水平,以及老師的語文教學質素。

伍家珍

亞洲輔導心理學會註冊臨床督察、中文大學教育輔導及諮詢(特殊教育)碩士、中文大學教育行政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