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興國 推動創新 普及科技教育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30期 資訊科技 科技人才 「中學 IT創新實驗室」 計劃 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社會推動創科發展及人才培訓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國家於去年 9 月公布了《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堅持把科普教育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故此,香港政府近年亦積極鼓勵學校推行科普教育,為培養本地人才鋪路,先後推出「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及「小學奇趣 IT 識多啲」計劃,以充實科技人才資源,壯大香港創科產業的力量,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中學 IT創新實驗室」 計劃詳情
「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旨在培養中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加強他們的創新思維,以及推動資訊科技的學習氛圍,以鼓勵他們選擇相關科技範疇的大專課程和在未來投身創科行業。計劃會在三個學年內向每間公帑資助中學提供最高 100 萬元的資助,提升校內資訊科技設備和設施,以及舉辦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活動。計劃資助範圍包括以下兩方面:
(a) 購置和維修保養切合學校及學生需要和舉辨活動所需的資訊科技設備及基礎設施(如伺服器端及客戶端的硬件和軟件、網絡、雲端服務及儲存),以及採購相關專業服務(如雲端服務);以及
(b) 舉辦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活動。這些活動可採取不同形式,包括工作坊、研討會、短期課程、本地參觀和體驗活動,以及參與本地及非本地比賽和舉辦展覽展示學生的創意和成果。活動範圍亦十分廣泛,例如學習編程、認識虛擬實境、人工智能、無人機等新科技、參觀香港的跨國公司和本地初創企業,以及備戰資訊科技比賽等。資助金額亦可用作支付活動的營運開支(例如為支援學習而設的維修保養和專業服務)及行政費用。
提升科創參與度 奠定知識基礎
隨着創新科技在不同領域和界別廣泛應用,各行各業對資訊科技相關的專業人才需求與日俱增。創科教育不但能夠讓學生為未來投身科創產業作好準備,更重要的是學生透過跨學科學習的過程,能培養高階思維能力,涉獵不同領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因此,相較於學校使用「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的資助提升校內資訊科技的設備和設施,參與資訊科技相關活動更能將創科教育普及化,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感,以營造濃厚的創科學習氛圍。
學生通過參與各類型創科比賽和活動,可以發掘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科創範疇,例如編程、人工智能、無人機、機械人等,並建立對科技的好奇心,對身邊事物抱有積極求知,尋找答案的態度。同時,在參與比賽和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揮創意,運用科技知識解決各種難題,累積科創實戰經驗,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建立將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為日後解鎖更大的創科成就埋下養分。
統籌 STEAM 教育 推動教學相長
創新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學校需要與時並進推動創科教育,為學生提供業界和科技的最新發展資訊。然而,並非每位老師都熟悉資訊科技範疇,同時他們日常的教學及行政工作繁重,難以兼顧學生在科創領域的全面發展。故此,學校可以考慮透過資助計劃聘請 STEAM教育統籌人員,協助學校了解創科的最新發展趨勢,以及掌握創科教育學與教方面的應用和策略,繼而統整和規劃課堂內外創科教育相關的學習活動,促進學校推行 STEAM 教育的成效。
善用計劃資源 建構創科學習經歷
「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有助學校普及化創科教育,締造學習資訊科技的氛圍,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加強他們的創新思維發展,以更好迎接未來的發展機遇。因此,仍未參與計劃的學校,應積極思考推行的可行性,如何善用資源為學生帶來最大的學習效益。在運用資助時,學校可按照校情、學生興趣和能力,並結合校本課程和教育需要,制訂STEAM 教育合適的發展方案和重點。此外,教育局於《推動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中亦提及,學界推動創科教育可從知識、技能、態度三個層面為學生訂下學習目標。故此,學校可以此為創科教育的發展核心,為學生建構全方位的創科學習經歷,更好地對接升學、就業,以及早準備融入數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