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沉浸式學習活動 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

文: 教育傳媒

教案分享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團結香港基金社情研究主任何杏研 團結香港基金 何杏研 教育專業第19期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愛國教育 國家安全教育

  踏入2021年,社會的變化愈來愈不可測,青年人才所面對的挑戰也愈來愈大。近年不少教育工作者卻紛紛表示須回歸基本步,在紛亂的世界中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確保真正做到「品學兼優」。本文將通過學習內容審視並反思價值觀教育在香港教育政策下的成效,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改革課程 建立更全面的價值觀
  在過去二十年,教育局亦不斷更新其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自2014年起,教育局開始推行學校課程持續更新,再次確認德育及公民教育在香港學校課程中的重要性,針對中小學的課程指引分別強調提高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加深對《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的理解,通過認知、情感和實踐三個層面的發展,以及課堂學習、實踐體驗和學習氛圍三個方面的支持,全面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
  通識科由2021至2022學年起將更改為公民及社會發展科,更着重教授「總體國家安全觀」、香港國安法,以及國家不同領域成就等。即便如此,價值觀教育是涉及認知、情感及實踐多個層面的全人教育,不能只通過個別科目傳授,相關的政策規劃也不能只停留在課堂或正式課程內容中。要讓學生更有效地加深對自身、社會、國家、人文世界和物質環境的理解,並樹立正面價值觀和態度,教學方式必須具備體驗式和生活化的特點,令學生更能感受當中的意義。

提倡體驗學習 換位思考 與世界連繫
  事實上,培養學生品德、提升國民素質,一直是香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自2001年起,教育局已通過課程改革將德育及公民教育列作「四個關鍵項目」之一,以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不過,社會人士對於其成效多年來意見紛紜,尤其近年的社會實踐更揭示了社會意識形態、國民身份認同、教育等問題。
  政府必須加強並完善本港的價值觀教育,讓學生能夠應對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各種變化。除了早會、周會、班主任節、聯課活動等學習機會,當局亦應安排一些全方位的學習經歷,如社區服務、參觀探訪、內地交流、專題研習等,加深學生對社會和國家認識之餘,也提供學習經歷,幫助他們學習如何於不同生活範疇(例如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體驗及實踐良好品德和優秀的公民及國民品德。
  有學者曾評論道,香港的整體環境和傳媒描述常以典型化的形象描述不同的文化和觀點,令學生不關心本港以外的事件。部分傳媒曾引述角度可能偏頗的教材內容,當中更可能包含錯誤資訊,令學童對異己產生偏見甚至敵意。因此,體驗性和沉浸式的學習活動對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和態度而言尤為重要。教育政策需要讓學生有機會親身體驗本身不熟悉的文化,通過互動交流了解不同立場和觀點,對他人產生同理心,並對國家和世界建立深厚的興趣和認同感。

培養經濟「外向」思維
  在2020年通識科改革中,教育局局長亦提及局方已準備資金支持每一位學生參與一次內地考察,並鼓勵學生就考察結果製作專題報告,加深各個學生對祖國發展的認識和思考。通過「姊妹學校計劃」,香港教育局自2004年起已為兩地學校提供一個交流平台,增強互相的了解與溝通,加深認識兩地文化,並共同提升教育素質。通過與各地教育局的協調,香港已有多所學校與北京市、上海市、寧波市、廣東省、四川省、浙江省及福建省的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
  此類體驗式學習機會不應停留在一個學科範疇中。現時教育局提倡首要培育的有九個不同價值,各個價值都可以有其針對的學習活動加以培養。譬如,組織體育競技活動,讓學生體會堅毅精神,或安排學生到孤兒院或護老院進行服務學習,領略關愛和同理心等。為令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培養國民身份認同,並鞏固香港、國家、世界三者並存的重要觀念,當局可考慮全港中學生在畢業前有一次「國家與世界」的連環遊學。
  有專家強調,要讓青年人有機會認識大灣區和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瞬息萬變的現代發展,建議企業配合政府,為青年人提供為期一年的培訓課程,一半時間到內地/大灣區,另外一半到東盟/「一帶一路」。目的是讓青年人明白經濟「外向」的重要,創造跨境創業、就業機會,不但培養國民身份認同,更陶冶對家國未來的承擔精神。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等跨國組織認為,未來的教育將逐漸突破傳統學校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因此,香港的教育政策也必須加快步伐,為課堂以外的多元學習經歷和機會作具前瞻性的指引和規劃。

培育具視野的21世紀公民
  本港在本世紀初開始的上一輪教育改革至今已有二十餘年,是時候重新審視香港教育政策的宏觀走向。上一次教改的根本理念是幫助每位學生「透過終身學習達致全人發展」;在面臨新科技及資訊時代中新的社會、環境及教育挑戰,本港的教育政策必須更有針對性、更有前瞻性,且從整體、宏觀的方向深化價值觀教育。現時的全港學子需要接受國家安全教育及高中學生必修的公民及社會發展科,均能使本港學子在「一國兩制」方針下,透過終身學習達致全人發展。至於培育出具備家國情懷又有國際視野的負責任的21世紀公民,各教育界則仍需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