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教學融入課程 培養學生共通能力
踏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 下稱公民科 ) 實施的第二年,隨着多項支援措施相繼落實,公民科的開展已經逐步進入了穩定期。「如何有效、有趣和有序地設計課堂內容」,將會是公民科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有見及此,本人在此嘗試分享個人教學經驗與心得,期盼拋磚引玉,激發教學靈感,促進學界交流。
詳細內容校本「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電子學習平台
現時坊間並沒有太多「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校本教材,令老師教學倍感困難。八達科技為配合新課程「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需要,推出電子學習平台,為學校提供高質素教材,方便老師教授「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
詳細內容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培養學生慎思明辨
通識教育科(下稱「通識科」)推行已超過十年,一直有不少教師反映,指課程範疇太廣,難以完整教授整個課程內容。教育局於 2021 年 4 月公布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措施,包括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稱「公民科」)代替通識科。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方案將於 2021/22學年在中四級開始推行,希望騰出時間和創造空間,更好地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公民科課程貫徹通識科的理念,內容及課時大約為原來一半,重視建立學生穩固的知識基礎,培養他們慎思明辨能力及提升公民素養。
詳細內容體驗沉浸式學習活動 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
踏入2021年,社會的變化愈來愈不可測,青年人才所面對的挑戰也愈來愈大。近年不少教育工作者卻紛紛表示須回歸基本步,在紛亂的世界中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確保真正做到「品學兼優」。本文將通過學習內容審視並反思價值觀教育在香港教育政策下的成效,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詳細內容推行公民科及國安教育的重要元素 教師培訓+家長教育+學生活動
9 月新學年開學,相信對學生和學校最大的挑戰應該是「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及「國家安全教育」兩個議題。高中四個核心課程,包括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科都有不同的改變,除了課時縮減逾半,通識教育科將整合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並於來年(2021/22學年)於在中四級起推行。此外,中、小學在各科課程落實推行國家安全教育,以維護安全有序的校園學習環境。以下,我們會分別探討這兩個議題。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