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公民科及國安教育的重要元素 教師培訓+家長教育+學生活動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案分享 專家分享 TC老師 JSIT聯校資訊科技學會 教育專業第19期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愛國教育 國家安全教育

  9 月新學年開學,相信對學生和學校最大的挑戰應該是「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及「國家安全教育」兩個議題。高中四個核心課程,包括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科都有不同的改變,除了課時縮減逾半,通識教育科將整合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並於來年(2021/22學年)於在中四級起推行。此外,中、小學在各科課程落實推行國家安全教育,以維護安全有序的校園學習環境。以下,我們會分別探討這兩個議題。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學科科目跟隨社會發展而改革,「公民科」在公開考試即使只設一卷,評核只分是否「達標」,但教師要在新學年旋即開始教授新科目,對教師準備課堂內容絕對是一大挑戰。雖說是改革自舊有課程,然而在教學設計、方向及評估方面完全沒有可參考的資料,即使教育局已於早前公佈科目指引、為學校提供一筆過撥款及安排一系列的培訓課程,但是如何在課堂落實要正式開教才知道。
  除了課堂授課外,這科目有一次的內地考察要求,對於學校如何安排學生到內地,在行政及人手上亦需要安排籌備。當然學校可以分班到內地進行考察,但選擇地點及進行甚麼活動,是否要觀課,或安排與姊妹學校作交流,都要慎重考慮。其實,學校可以考慮以跨科入手,如中國歷史、中文科及公民科,共同設計一些跨科
活動,提升學生對學科的認識及興趣,讓他們了解科目當中所包含的內容與他們的切身關係,並透過學習關於香港、國家及當代世界的課題,建立廣闊的知識基礎,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以及具備世界視野,並能從研習經濟、科學、科技、環保、可持續發展、公共衞生等範疇的不同課題,培養多角度思考,掌握個人、社會、國家及世界在各範疇的角色及互動關係。

 「國家安全教育」
  教育局於本年2月向全港學校發出通告,就維護國家安全提供學校行政及教育指引,並公佈國家安全教育在學校課程的推行模式及相關學與教資源,協助學校落實相關措施。同時,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至為重要,學生須有守法意識,能尊重不同意見,並適應群體生活。
  此外,教育局於2020年修訂價值觀教育課程,加入「守法」和「同理心」,作為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及態度。教育局亦於本年5月推出《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讓中小學了解國安教育的八個範疇及相關議題,並就不同科目推出相關的教學參考文件,教師培訓及講座,以支援學校安排相關課程及教師教學需要。
  國家安全教育的全面推展,實在需要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的配合。在行政上,多安排教師參與培訓及交流活動,讓教師多了解及認識國家安全的各種議題,並在教學上展現出來。在課程上,教師亦要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在各科加入相關議題,除了可以參考教育局的文件外,學校亦要因應校情,為學生設計合適的課程及活動,運用生活化的題材,加強學生認識法治和國情,明白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國民身份認同感,並通過認識及學習國情,加強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和最新發展,深化對《憲法》和《基本法》的認識。
  學校亦可以通過讓學生參與姊妹學校交流,與朋輩一同認識國家,亦可讓學生到內地親身感受國家的發展。由於各科都需要加入國安教育相關議題,教師在來年的課程上,必然會有一定的取捨或整合,而在課堂上既加入相關元素,又要融合得自然,是教師們展示實力的時侯。

總結
  這個學年充滿挑戰,國安教育的落實及公民科的推展,對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來說都是新的課題、新的科目;推行教師培訓、家長教育、學生活動將會是協助兩個項目順利開展的重要元素。在高中公民科及小學常識科亦有包含國安教育議題,只要能進一步與各科組及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合作,就可以順利於學與教中落實,其中,家長是學校重要的持份者,加強家長對國安教育的認識,為他們開設講座或提供參考資訊,可讓他們在家培養子女對國家安全及國民身份的認同。

TC 老師| Co-Chairman
JSIT 聯校資訊科技學會
(Joint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

  聯校資訊科技學會(Joint School InformationTechnology Association–JSIT)(以下簡稱本會)自2002 年成立至今已超過 18 年,一直致力推動香港學校與不同地區如:上海、北京、寧波、佛山、南海、深圳南山、馬來西亞沙巴、新加坡、台灣、澳洲等地的院校進行跨地域的網上實時交流活動,同時,本會亦與時並進,配合學界發展 STEM 教育,讓學生打破地域界限,與不同地區的學生一同學習、發展及應用 STEM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