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學年,開學了! ( 上 ) 教育界現況 SWOT 分析
新冠疫情至今的第二個九月開學日,大家有沒有什麼期盼或作了什麼準備呢?以下,我們會以「強、弱、機、危」SWOT 方法,分析學界的狀況,並分享一些小點子,拋磚引玉,大家集思廣益,好早作準備。
詳細內容推行公民科及國安教育的重要元素 教師培訓+家長教育+學生活動
9 月新學年開學,相信對學生和學校最大的挑戰應該是「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及「國家安全教育」兩個議題。高中四個核心課程,包括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科都有不同的改變,除了課時縮減逾半,通識教育科將整合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並於來年(2021/22學年)於在中四級起推行。此外,中、小學在各科課程落實推行國家安全教育,以維護安全有序的校園學習環境。以下,我們會分別探討這兩個議題。
詳細內容小金額 大支援 助小學 IT 活動更上一層樓(18期)
政府持續投入大量資源,讓學校可以購買所需的資訊科技專業服務或購置設備,以及舉辦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藉以加深中學生對嶄新資訊科技的認識,以提升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及培養創新思維,推動資訊科技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選擇相關科技範疇的大專課程和在未來投身創科行業。除提供財政資助外,資科辦亦會成立一站式專業支援中心,為學校提供專業意見和支援。
詳細內容停課、網課、復課
2020年伊始,教育局就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而宣布全港學校停課,校方、校長和教師透過不同教學模式,全力支援學生在家進行學習,以期做到「停課不停學」。至2021年2月,教育局宣布學校在農曆新年假期後,由全校六分之一學生增加至不多於三分之一學生進行面授課堂的安排,而復活節假後,更由三分一放寛至三分二學生可在校上課。作為教師,可以在校內見到更多可愛的面容,心裏着實感恩。故而筆者希望在此分享個人對於「停課、網課、復課在小學不同領域的一些想法,希望藉此與大家繼續在「疫」境中迎刃而上。
詳細內容優化課時 推動創意元素 規劃應用學習
2020 年 9 月,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專責小組)最後報告提出六項方向性建議,其中強調藉優化高中核心科目(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為學生創造空間。應用學習課程的總課時為 180 小時,而每個應用學習中文課程的總課時為 270 小時,故此,學校可鼓勵學生善用釋放的課時,並按自己能力、興趣和職業志向多選修一個選修科目(包括應用學習),藉此擴闊視野,豐富學習經歷,增加他們對行業發展的認識,為未來升學及就業作好準備。
詳細內容停課、復課、跨境生的各種迷思 開課後,學校如何順利過渡?
2020年的「6月」,除了是父親節外,亦是學界十分重要的月份:中、小學終於可以復課了!經過近5個月(包括農曆新年假期)的停課,中、小學學生終於可以回到校園,一個他們熟悉的學習地方,大家的生活開始回復正軌,但另一方面,復課卻衍生多種狀況。
詳細內容教師視角: 如何於小學推動應用學習? 讓小朋友從小找到興趣所在
「應用學習」是高中課程的選修科目之一,課程的內容實踐與理論並重,以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或工業群為基礎,與寬廣的專業和職業領域緊密連繫,並因應香港及全球社會、經濟、科技發展和需求而設計。應用學習課程涵蓋創意學習、媒體及傳意、商業管理及法律、服務、應用科學、工程及生產等6個學習範疇,另外亦提供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並配合職業專才教育及支援學生的多元出路,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志向選讀合適的應用學習課程。
詳細內容教師視覺:把生涯規劃融入校本課程 於小學階段展開 宜愈早愈好
在資訊科技發展神速的時代,教師們應如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如何裝備他們,幫助他們為未來的發展作規劃呢?學生除了上課學習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培養正確的態度及價值觀;當他們完成中學教育後,就必須決定繼續升學還是就業,他們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計劃自己該走的路,為踏入社會作好準備。
詳細內容教師視覺:教育制度的反思 PISA 告訴我們甚麼?
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每3年評估一次,旨在測試15歲學生以母語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2018」(PISA 2018),其研究結果已於2019年12月「放榜」。在是次參與研究的79個國家/經濟體系當中,香港15歲學生以母語閱讀的能力及數學能力均排名第4(較PISA 2015的第2位微跌2位),而科學能力則排名第9(維持不變)。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