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視覺:把生涯規劃融入校本課程 於小學階段展開 宜愈早愈好

文: 教育傳媒

教案分享 教案分享 教育專業 校長專訪 生涯規劃 小學 升學就業輔導 JSIT聯校資訊科技學會 生涯規劃津貼

在資訊科技發展神速的時代,教師們應如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如何裝備他們,幫助他們為未來的發展作規劃呢?學生除了上課學習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培養正確的態度及價值觀;當他們完成中學教育後,就必須決定繼續升學還是就業,他們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計劃自己該走的路,為踏入社會作好準備。

為了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潛能,香港前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4年的《施政報告》中宣布,由2014/15學年起,為每所開辦高中班級的公營學校提供一項額外的經常性現金津貼—「生涯規劃津貼」,用以提升專責教師團隊的能量,促進學校加強統籌及推動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津貼
有助新增助理或改建課

由2016/17學年起,學校可將「生涯規劃津貼」轉為常額教席,以加強人手推行生涯規劃教育及相關輔導服務。在2018/19學年,308所公營學校已將「生涯規劃津貼」轉為常額教席,136所公營學校則繼續領取「生涯規劃津貼」,教育局讓學校按照校本情況,於2022/23學年前選擇把「生涯規劃津貼」轉為常額教席。

於政府投放資源的同時,學校又該如何運用這筆額外津貼幫助學生找到出路呢?很多學校都會利用這筆撥款聘請一位生涯規劃助理,協助教師推行相關活動,帶學生出外參觀或者在校代課;又或改建一間課室作為生涯規劃房,並購買一些書籍或活動用器材,但學生一般要在有教職員當值或於指定時間才能進入。學校亦會以部份經費購買外間的生涯規劃課程或聘請人員到校講座等。

助學生建立自我及目標
學校宜做好教育規劃

至今大部分的學校都已經逐步由領取津貼轉為常額教席;當學校多了一位教師,是否代表可以讓負責的同工多了時間空間為學生舉辦更多生涯規劃活動,或在課程上加入更多相關內容呢?學校這樣推行「生涯規劃」之後,學生就真的能學會規劃未來?

「生涯規劃」與「升學及就業輔導」息息相關,都是一個持續和終身進行的過程,以達致人生不同階段的目標,又以「生涯規劃」更為全面。學校通過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自我、設立目標、培養個人規劃和反思的能力,以及認識銜接各升學就業途徑等。

緊扣生涯規劃與升學課程
助學生正確選科

當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應聯繫學校的課程,學生不但能獲得所需知識、技能及態度,更能配合個人興趣、能力、升學或就業的方向選擇,達至終身學習。但有多少學校能夠在課時中留出空間,進行生涯規劃相關的活動呢?

事實上,很多學校都只會把生涯規劃相關的活動集中在中三及中六級的學生上,因為中三要面對第一次選科,被視為人生的第一個計劃;中六時就要面對第一次全面的公開考試、大學選科或就業,學生們都要好好為自己籌劃,為未來打好基礎。而其他級別的學生,一般都只能於早會分享或班主任課時初步接觸到生涯規劃,可見學校如果只有一位生涯規劃助理或一位額外的教師,對學生的幫助真的很有限。

於小學展開生涯教育
發展真正興趣與才能

如果課程有所局限,又或學校以公開考試成績為主導,即使生涯規劃十分重要,教師又如何有空間與學生談及生涯規劃呢!若不是有迫切性,教師大多只會把課時用於教學及考評的科目上,而非生涯規劃。我們的學生在選科時,也更著眼於選擇「錢途」向好的科目,又或更易於香港中學文憑試中獲取高分的科目,而非按自己的興趣及目標方向作決定。

那麼學校應該由哪個學習階段的學生開始進行「生涯規劃」呢?小學是否就應該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呢?小學生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決定:由選擇參加哪個課外活動以至參與課後輔導、學校旅行等,他們都沒有決定權,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小孩,他們有機會為自己計劃「生涯規劃」嗎?

很多的小學都會在課堂中安排德公課或班主任課,以教導學生德育及公民教育等議題,但很少會安排生涯規劃內容(除了小六,因為要教導學生如何面對升中選校)。

生涯規劃愈早愈好
從小建立宏遠價值觀

當教師認為小學生年紀小,未必真正了解自己,也未發掘到其興趣及潛能時,可以考慮其實生涯規劃是一個持續和終身發展的過程,於不同學習階段亦有不同的學習目標,所以小學生也可以有生涯規劃的,可以先滲入常識科及德公課中,由小一開始,先讓學生認識自己、了解社會,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角色及應負的責任,繼而為自己計劃未來!一步步提升要求及目標,並與中學接軌。

生涯規劃的確是一項長遠的事業,非一日所能完成,當中亦包括價值教育,所以應由小學開始進行,潛移默化,讓學生為自己的未來作打算。同時,學校應為教師提供相關培訓及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可以更投入去發展相關的校本課程,讓學生看得見未來!

TC 老師
JSIT聯校資訊科技學會
Joint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