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初心、傳承史學 加強中國歷史認識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37期 梁延敬老師 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 中國歷史尤記得在2016年,憑着一夥凝聚及團結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心,以推動學科在香港的整體發展,及多元化實踐學與教的目標,與有熱誠的前線同工成立了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下稱協會)。
國家主席習近平言及:「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和棟樑,如何透過不同類型的學與教活動,加強對中國歷史、國家發展的認識,以及提升他們在課堂的學習動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正是協會願景及宗旨之一。協會有三大核心活動,其一的「香港中學文憑試中國歷史科聯校模擬考試」,成為全港最大規模及具代表性的活動,報考人數每年也刷新紀錄,高達三千人參與,藉此提供一個寶貴機會讓應屆考生備戰,重要的是體驗應試實戰過程,取長補短。
其二的「小足跡大腳印」本地考察團,這八年,已累計舉辦了超過二百五十團,二十二條別具主題特色的路線,圍繞香港各社區的變遷,如最受歡迎的屏山、由導賞員向中、小學生細說當中的歷史文化背景、與中國歷史及香港史有關的事件等,讓同學走出課堂。學習歷史必須打破框架,改變舊有模式,以「行萬里路」去配合「讀萬卷書」,強化知識概念,結合協會設計的工作紙,反思所見,總結所學。
其三的「歷史放大鏡」入校講座,推出三年至今,深受學界歡迎,由講者以趣味、互動(如文物有話說、工作坊及功夫示範等)的方式,深入認識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以及香港本地的歷史變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以「中國功夫在香港:蔡李佛拳」講題為例,講座通過介紹功夫,令學生認識中國功夫包含對國家民族的責任和使命,傳揚武德、尊師重道、鋤強扶弱等正面態度。
為進一步讓年青一代認識源遠流長的國家故事,中國歷史科在學校而言,尤為重要,但課程內容廣泛,教學策略亦與主科有別,單憑個人之力,終不及群策群力更見成效,協會正是希望加強同工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提升學與教的水平。作為學科團體,所擔任的角色十分大,當中的培育及傳承,更是這幾年的焦點項目,要避免歷史教學路上青黃不接,協會除設立幹事會「歷文菁莪」,與各大專、大學院校修讀歷史系的同學共同合作,如新學年舉辦的「全港中學生中華文化短片創作比賽」,讓他們從中累積不同經驗,為日後畢業做足準備。同時,也遴選有意成為中史老師的同學配對現職中史教師,以促進教學經驗交流,並邀請當中有濃厚服務熱情與能力的同學,為學界服務。此外,舉辦了四屆的「中史科準教師培訓計劃」,由協會理事老師分享學科行政實務,從初中學教評、教材設計、照顧學習差異、閱讀,以及高中考評、教學編排、課堂管理等,讓有意投身中史教育界的同學或新入職教師裝備自己。
青少年是社會重要支柱,給予機會加以栽培,凝聚各方力量,正是推動歷史教育的不二法門。協會能一步一步走到今日,全賴各校的支持及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