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情與國情並行 推展「九美德行」提升共通能力
道教青松小學(湖景邨)鄭志明校長表示,推行國民教育,同學成長歷程中的個人修身方面,將得到莫大裨益。該校辦學團體為青松觀,鄭校長說︰「青松觀提倡傳揚中華文化,當中『九美德行』包括:忠、孝、廉、節、義、信、仁、惠、禮,正正呼應中華文化內的美德,讓學生學習成為謙謙大國的國民。」
詳細內容愛國幼教 以「修身」哲學融入課堂
現時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主要涉及初小至高中,至於幼稚園又如何建立學生的國家觀念呢?學校在實際執行上,教育局該如何支援呢?基督教樂道幼稚園何敏茵校長認為,很多概念從小培育最好,尤其價值觀方面,幼稚園的教導絕不可少。
詳細內容倡國內團隊到校支援 培育愛國生力軍
回歸已二十四年,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何世昌校長認為現時才推行國家安全教育及公民科,雖遲卻為時未晚。何校長說︰「香港一直需要健全的教育體系,才可以慢慢拆解長久以來積累下來的問題。愛國教育對學生個人來說是『全人教育』,其實同時亦補足了整個教育體系,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詳細內容愛國活動宜古今並重 應對當代中國軟實力富信心
當學校需要舉辦愛國相關活動,可能較先想到書法、茶道、詩詞歌賦等中國古代文化。教聯會副主席鄧飛指,這些着重中華文化的愛國活動一直不缺,但成效不夠顯著,他主張需要古今並重,讓學生多接觸時下內地發展及文化,貼近國情,拉近兩地聯繫,才能培育學生深厚的愛國心。
詳細內容教導學生認識國家 乃應有之義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一直有舉辦不同的交流團,到內地交流自然亦少不了。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指,一個國家的公民認識自己國家,以及培養學子愛國情感,可說是基本公民教育元素。陳狄安主席說︰「我認為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到的基本要求,並應多角度了解國家,要了解成功,也要了解不足。」
詳細內容回應《施政報告》應用學習課程及電子學習
在政府發表的《施政報告2020》中,教育方面投放不少資源,其中包括加強德育教育、增加校董培訓、支援電子學習以及落實「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早前提出有關優化學校課程的建議,以下會就報告內容討論當中幾項措施。
詳細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