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擁抱未來 乘風啟航創新 為學生勾勒創科藍圖
朱嘉添校長在教育界擁有近20年的豐富經驗,一直致力推動ICT及編程教育、電子學習和STEM教育,對教育界創科教育的發展不遺餘力。去年9月,朱校長接任沙田培英中學校長一職,為學校注入創科創新的嶄新氣象。今期新校長對談,朱校長將分享如何運用自身專業優勢來推動學校向創新的目標前進,以及怎樣平衡校長與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席兩者的職能,繼而為學生提供與時並進的創科學習體驗,勾勒出更光明的未來發展藍圖。
詳細內容從「冷宮」到文化殿堂 圖書館轉型的關鍵
江湖流傳,學校有一個熱門的「冷宮」,那就是圖書館。有傳這裏常被用作安置即將退休或功能不全的老師。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場景:一位圖書館老師,整日坐在借還書櫃台後面揮揮手趕蒼蠅,由於圖書館缺乏吸引力,這位老師也就越發閒散,可以如此坐上三數年後平淡退休。然而,這樣做明顯浪費了人力資源。為了確保該老師的薪資合理,學校管理層便安排他大量代課、值班。結果,這位老師更加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經營和發展圖書館,陷入了惡性循環。
詳細內容秉持初心、傳承史學 加強中國歷史認識
尤記得在2016年,憑着一夥凝聚及團結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心,以推動學科在香港的整體發展,及多元化實踐學與教的目標,與有熱誠的前線同工成立了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下稱協會)。
詳細內容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 支持學界科技創新發展
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習去善用科技、駕馭科技是新一代需要掌握的技能。由Techbob Academy、國際青少年創科教育協會(IYSEA)及香港精算扶輪社等主辦的「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2024」,學界反應熱烈,逾250間學校,3,000名同學參加,獲超過50個單位鼎力支持,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更擔任首席支持單位,共同為提升學界科技創新氛圍而努力。早前頒獎禮已完滿結束,拔萃女書院及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分別蟬聯中小學「全能學校大獎」的榮譽。
詳細內容財商品德 知行合一 掌握生涯規劃 裝備理財技能
理財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與生涯規劃密不可分,因此從小開始理財教育不僅培育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有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透過推動理財教育,使學生在建立穩健和恰當的理財價值觀、態度和行為之餘,亦能夠為社會培養更多理財有道、具有識見的青年,為國家和香港發展作出貢獻。財商教育學院成立於2015年,擁有超過2,200多名財商導師,並獲英國TQUK學術評審局及英國新特蘭大學(香港區)UOSHK認可相關資格,致力推動由兒童階段開始普及化「財商教育」。學校以培養下一代正確的理財價值觀及健康財務生活方式為己任,使他們具備良好的生活規劃之道及理財品格。
詳細內容體驗絲路遊學 穿越三大文化古鎮
絲綢之路是熱門的遊學主題,除了香港人熟悉的敦煌外,漫長的絲路還穿過中國不少文化重鎮,今天就還原基本步,從古都西安作起點始行,遊歷寶雞、天水和蘭州三個歷史悠久城市,認識絲綢之路的第一段。
詳細內容多重進路 有機結合 四大主軸推動國情教育
國情教育是近年教育界重點關注的項目,也是每一位香港學生都需要貫徹的重要課題。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採用「多重進路、有機結合」的方式,糅合正規課程、非正規教育、全方位學習及服務學習四大主軸,從而推動國情教育,內容涵蓋中華文化、歷史、地理、國家安全、憲制秩序、法律等,以生活化、現代化和趣味化的方式,帶領學生全方位認識國家,建立民族自豪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學校的國情教育策略獲得肯定,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統籌董志豪老師更獲得2023年優秀教師選舉國情教育組獎項。
詳細內容創意無限 延伸學習 文章引申情意教育
中國當代有不少經典文學作品,閱讀這些著作,不僅有助於學生打好中文基礎,更能夠培養他們的文化內涵及思維發展。保良局朱正賢小學中文科就着讀寫結合的單元,推出「萬物有情」主題,以著名作家琦君的散文《桂花雨》為增潤文章,制訂一套教學計劃,讓學生從文章中感受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桂花的喜愛之情,並掌握動態描寫的寫作效果。這項計劃非常成功並獲得肯定,負責項目的許彥主任與黃銘珺老師更獲得2023年優秀教師選舉教學組的獎項。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