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學習 STEM教育應用與實踐
我授課的時候,有不少學生會問:「為甚麼要學習這些課題?」、「這個概念有甚麼用處?」,我認為老師必須認真回應這些問題,方能為教學賦予意義,提升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意欲。事實上,教育界亦早已提倡情境教學,讓學生從實際場景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連繫現實世界與所學知識,透過協作和解難鍛鍊共通能力。
詳細內容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
掌握教育需求 帶領STEM小組系統發展教學策略
政府一直銳意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新及科技中心」,期望為創科產業帶來無限商機,提升在國際間的競爭力,因此從2016年開始積極推動中、小學的STEM教育,以紓解本地科創人才不足的根本問題。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吳嘉和主任於2016年獲委任成為STEM數理科技組主任,洞悉社會對教學的需要,培育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應對21世紀的挑戰。
詳細內容優化課時下 突破傳統限制 以應用學習迎接未來
教育局去年(2020 年 9 月)接受了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建議,提出優化高中核心科目,合共釋放了約 250 個小時的課時。今期《教育專業》的主題故事將探討學界對於優化課時的看法,其後延伸至應用學習課程,期望讓學生從中學習有關知識和理論,並透過實務參與,加深對行業的了解,提早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從課程中規劃未來人生。
詳細內容新學年,學懂善用全方位學習津貼
「全方位學習津貼」屬經常性津貼,資助學校及按位津貼學校應在相關學年以最有效的方法運用撥款,學校原則上不應保留津貼的餘款;然而,學校於實際運作上亦可按校本需要,保留合理的津貼餘款,並轉撥到其後年度使用,上限為該學年獲發的12個月的津貼款額。學校須根據已審核的周年帳目,把超過上限的餘款退還教育局。「全方位學習津貼」2020/21學年津貼金額,以24班的學校計算,小學可獲約76萬元,中學可獲約117萬元;學校應妥善運用上述津貼,為學生創造空間,令他們獲得更全面的培育。
詳細內容跨界別合作 利用創新科技 攜手建造 綠色校園
氣候變化是全球面對的重大挑戰之一。教育局早前發出指引,促請所有學校制訂並實踐校本環保政策,推動環保教育以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他們響應環保的態度和實踐環保生活。環保教育除了融入小學常識課、中學生活與社會科、通識教育科之外,學校亦可以透過與商界夥伴合作,改善校園能源效益,減低消耗,利用創新科技有效地推動環保教育。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