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課時下 突破傳統限制 以應用學習迎接未來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優化課時 應用學習 HKDSE 高中課程 升學資訊 全人發展 STEM教育 價值觀教育 生涯規劃 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優化課時下 突破傳統限制 以應用學習迎接未來
教育局去年(2020 年 9 月)接受了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建議,提出優化高中核心科目,合共釋放了約 250 個小時的課時。今期《教育專業》的主題故事將探討學界對於優化課時的看法,其後延伸至應用學習課程,期望讓學生從中學習有關知識和理論,並透過實務參與,加深對行業的了解,提早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從課程中規劃未來人生。
創造空間和機會 照顧學生多樣性
教育局於2017年11月成立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專責小組),整體檢視中小學課程,以裝備學生對應未來的挑戰,照顧他們的不同學習需要,為促進他們的全人發展創造空間和機會。專責小組於 2020 年 9 月向教育局提交檢討報告,教育局於同年 12 月接納報告所列的建議。
當中,跟進專責小組提出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的建議。教育局聯同課程發展議會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提出透過調適課程與評估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措施。由於四個科目的性質不盡相同,每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方案亦有所不同,但都會維持每個科目課程的完整性。
中國語文科:方案主要在於融合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的教學,以及減少公開評核的試卷數目,從而減少過度操練。
英國語文科:會透過整合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減少教學上的重疊從而釋放空間。
數學科:課程由「基礎課題」和「非基礎課題」組成,而方案在於向教師和學生清楚說明,學生可以只修讀「基礎課題」及部分「非基礎課題」,如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的「基礎課題」表現良好,最高可獲第 4 級的成績。這三個核心科目的方案並不牽涉課程範圍、其寬廣度或深度的重大改變。
通識教育科:政府已於 2020 年 11 月底公布改革的主要方向。課程發展議會和考評局,已就這科目成立委員會,負責設計課程、評估和實施策略以為學生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扼要來說,科目將冠名「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在不同方面作出加強措施,並將課程比重減至大約一半。
總的來說,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整體優化措施將為學生創造空間,拓寬他們的學習及讓他們能投入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因材施教的重要
事實上,高中學生在選修課程時容易陷入艱難抉擇,一方面期望選修可以符合個人興趣,另一方面又要平衡家長對自己的期望,以及考慮升學就業的路徑。傳統教育傾向鼓勵學生投放更多時間在學業成績上,例如在中文、英文及數學等主修科目中取得優異成績,以符合家長及教師的期望。
然而,每位學生的資質、興趣或個人志向有所不同,社會各行各業均需要不同種類的人才。近年學校提倡的 STEM 教育、創新科技發展等議題,都與應用學習的課程目標不謀而合,同樣聚焦於培育多元化社會人才。應用學習能為學生提供大量「動手做」的實踐機會,讓學習旅途累積更豐富的經歷,在投身職場前先打好穩固基礎。
各界集中探討 為培育人才提供專業意見
無論從文法選修科或是應用學習課程畢業的學生,將來也投身職場。所謂「行行出狀元」,教育模式一直在轉變,傳統文法教育(或稱:精英教育)只能滿足部份學生的需求,現今社會變化迅速,科技、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如何打破傳統教育框架,好好利用多元化與實用並重的課程,培養未來社會所需的人才,成為教育界一大課題。
本期《教育專業》將訪問不同持份者,期望透過各界的分享,從中探討教育界對優化課時的看法,同時了解應用學習課程對於學生發展的影響,並訪問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應用學習)黃韻姿女士、香港恒生大學何順文校長、香港公開大學學術副校長關清平教授、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等,透過不同持份者的看法,集思廣益,希望學界能藉着優化課時的契機,按校情為學生提供更多可行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