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長者需要 培養同理心
同理心是學校首要培育的十種價值觀和態度之一,不少學校都會因此籌辦探訪老人家的活動,成效卻沒有預期中顯著。蘇校長認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是要設計出讓學生能設身處地,體會長者真實需要的課程。除此之外,家長的配合亦是價值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
詳細內容以生涯規劃建構「其他學習經歷」 引領學生邁進「社會大學」(18期)
自課程改革至今,學校各施各法,根據學生需求與課程設計組織課外活動,活動多元且符合學生興趣。現時教育潮流着重「體驗式學習」,筆者深信發展課外活動更需與時並進,以生涯規劃作設計理念,利用「體驗式學習循環」概念建構全新學習歷程,協助學生達致真正全人發展。
詳細內容優化課時下 突破傳統限制 以應用學習迎接未來
教育局去年(2020 年 9 月)接受了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建議,提出優化高中核心科目,合共釋放了約 250 個小時的課時。今期《教育專業》的主題故事將探討學界對於優化課時的看法,其後延伸至應用學習課程,期望讓學生從中學習有關知識和理論,並透過實務參與,加深對行業的了解,提早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從課程中規劃未來人生。
詳細內容
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
一切以「愛」為本 著重過程 引發學習動機
升小攻略
到校直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校長專訪
教育傳媒
升小攻略
走訪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跟徐式怡校長訪問,最深刻應是她對師生的關愛。徐校長說,若果老師讚美學生時,多讚美學生的努力與付出,相信學生會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她同時亦關顧不同年齡層的老師要顧及同學多方面發展,並調整心態,明白學生有多方面的潛能,如何發掘同學的能力和興趣,從而更懂得協助學生在不同領域上發展。只要有愛同行,學校,就是師生的第二個家。
詳細內容
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
學校傳統與特色 發展獨特的校本體育課程
學校的遠景是希望學生的全人發展並發掘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展現潛能,老師們應定時檢視自身的強弱機危,並考慮學校的傳統、課程的彈性及學生的特性,進行定期檢視課程內容及計劃,不斷進步。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