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多元智能 培育資優兒童 創建平台 處處都是大舞台

文: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 尹淑芬校長 資優兒童 香港教育雜誌71期

根據1990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發佈「第四號報告書」,探討了資優兒童的定義和他們的教育需要,亦引用美國聯邦教育局對資優的界定,確定資優教育應朝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若孩子在任何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成就或表現,都可界定擁有資優的潛能,包括:智力經測定屬高水平;對某一學科有特強的資質;有獨創性思考,能夠提出創新的意見;在繪畫、戲劇、舞蹈、音樂等視覺及表演藝術方面特具天分;有領導同輩的天賦才能;在推動他人完成目標方面有極高能力;在競技、機械技能或體能的協調方面有突出天分。因此,學校需要有規劃地發展整體的資優教育課程,這樣才能全面地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

學校應該深信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位學生都有獨特的才能。只要學生能獲得適當的培育,必能發揮所長,因此學校應該致力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啟發學生潛能,為學生創造無限的可能。

學校課程

根據教育局資優教育的三層架構,在校本課程上可推動資優教育普及化,在各學科均可滲入高層次思維的策略,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激發學生的創意及對知識的主動追求,達致學生自主學習的追求。

多元智能發展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迦納教授(Dr. Howard Gardner)提出八項認知能力,分別是: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肢體動覺智能、自省智能、人際關係智能、自然辨識智能。「多元智能」的基本信念是人的智能有不同的範疇,而這些範疇的價值無分高下,都應有無限的發展空間。每個人都擁有以上各項智能,只是在各項中的表現,有強有弱,因人而異。每項智能都可以經學習和訓練而達到一定水平。資優學生會在以上一項或數項智能中表現優異,然而發展孩子的多元智能是需要家長與學校的配合。現時很多國家及地區,均參考這個較為多元化的觀點來制定資優教育政策。如果這個概念能夠在教學中實踐,便能真正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學校需要創建不同的平台,尤其現時科技發達,表演平台不限於任何場地,網上平台也是很好的機會,讓學生透過不同的平台都有表演的機會,讓學生明白處處都是大舞台,讓每一位學生在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當中均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建立自信心;學校亦要擴闊學生的學習眼界,讓學習不限於校園,創建地球村的學習之旅,讓學生有機會走出校園學習,邁向學習全球性。

最後,學校建立多元化的學習體系,培育具備多元智能、才德兼備的人才,這肯定是未來的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

尹淑芬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