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學校.法律業界 「Street Law Hong Kong」 倡導社區法律教育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27期 香港教育大學 法律 Street Law Hong Kong法律與生活息息相關,社會不但以法治作為基石,更保障人的平等、公義與自由。其中,居留、婚姻、樓宇買賣及遺產繼承,無一不與法制相關。故此,認識法律知識不但能保障自身權利,亦是公民責任之一。為進一步普及法律教育,促進公眾了解法治精神,法律系畢業生劉綽麟聯同教育工作者劉健宇及倪𩓙嘉創立「Street Law Hong Kong」,並得到香港教育大學知識轉移辦公室「教育與社會企業家基金計劃」(EASE Fund)的資助,成功透過創新互動教學知識轉移辦公室,普及法律知識,傳授給香港不同社群。
從「救火」到「倡導防火意識」
劉綽麟於法律系畢業後,曾擔任見習事務律師,工作中發現人普遍對於法律知識缺乏耐心和興趣,但凡遇到法律問題亦傾向查詢專業人士,導致大多數人對基礎法律概念和香港司法系統均一無所知。「這好比人們平日疏於防火意識,一旦火災便找消防員滅火——以前的我是『消防員』,現在則是『教防火知識的人』,在未『着火』前捉住法治核心概念,建立有趣的學習模式,將法律知識普及開去。」劉綽麟笑道。
他聯同過去在青少年領袖培訓計劃中認識的教育工作者劉健宇和倪𩓙嘉,於 2021 年正式成立「Street Law Hong Kong」, 並在劉健宇的介紹下成功報名EASE Fund,三人從比賽中不停釐清創業想法和營運框架,逐步完善生意模式,最後成功脫穎而出,在EASE Fund 的支援下,不單得到專業意見及財政支持,更與不同機構建立伙伴關係,順利開拓市場,力圖從根本改變香港的社區法律教育模式。
打造社區法律活動 保障弱勢社群權益
大部分市民依賴於社區法律支援,如透過區議員索取免費平安紙或法律諮詢等,而下一代的法律教育亦流於邀請律師到校進行演講,缺乏系統化與互動學習的活動,「雖然學界過往曾舉行『模擬法庭比賽』,但受眾主要為精英學生,未普及至一般學生,所以為提供全面社區法律教育,我們會從社區、學校和法律界着手,打造高普及度、高趣味性和高參與度的教學活動。」
社區教育方面,「Street Law Hong Kong」去年在平等機會委員會和大律師公會支持下,成功開辦「法律 X 教育 Street Law 社區計劃」,為女工和外傭等弱勢社群提供法律教育工作坊,助其了解勞工與工傷相關的法律保障,建立爭取個人權益的意識。計劃亦成功為不少法律系學生與法律工作者提升其解說法律的技巧,促進法律業界與公眾的互動。
建立「情境學習」 感受法治精神
倪𩓙嘉指出,在學校教育方面,「為了讓下一代更了解香港法律制度和原則,我們特意為中學生設計情境學習,透過拆分課程,使能力稍弱的同學亦能掌握司法制度,並透過深入案件判決,明白法律背後不止有嚴謹的制約,更有血有肉,為不同人的故事,從而建立思辨能力及批判精神。」
「Street Law Hong Kong」設立恆常工作坊和模擬法庭暑期學校等課程,當中更包含「真人圖書館」和參觀活動。在恆常課程中,機構巧妙利用「情境遊戲」和「迷你模擬法庭」,讓同學親身感受法治的重要性。劉綽麟指出:「以『火星任務』為例,學生會被安排『移居火星』,並因情境限制而不得不逐一放棄不同『人權』,如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出版自由等。過程隨情境推進而增加難度,可能學生需放棄他們認為最不重要的權利及自由。透過挑戰底線,反思自由和人權的重要性,最後引導學生回歸現實,指出討論涉及的權利原來全為《基本法》賦予我們的基本人權,讓同學設身處地感受法治與自由的關係。」
激發業界和外界交流 未來擬作更多嘗試
「Street Law Hong Kong」為法律界提供社區法律教育培訓,透過與院校、大律師樓和律師行合作,讓法律系學生、事務律師及大律師均能掌握向普羅大眾解說法例的能力。此外,機構亦會安排學生進行參觀活動,訪問不同律師,嘗試了解職業故事,深化教學價值。「Street Law Hong Kong」未來亦將加入不同試驗,如出版法律知識桌遊和利用「虛擬實境」(VR)將刑事程序拍攝起來,讓公眾能透過創新科技感受法庭氣氛,提升公眾對法律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