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
模擬生活環境噪音 檢測幼兒言語辨認的細微變化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整全成長發展中心 I-Well 袁志彬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 知識轉移辦公室 適應性測驗 MAPID-A 中樞聽覺處理障礙 檢測幼兒言語辨認 CAPD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及 整全成長發展中心(I-Well)袁志彬博士
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及整全成長發展中心(I-Well)
袁志彬博士

 

  對聽覺正常的人而言,日常環境中充斥着不同程度的噪音是平常不過的事,我們幾乎不可能處於一個完全寂靜的空間。對於有聽覺障礙的人士來說,即使配戴了助聽器或人工耳蝸等輔助聽力裝置,亦不等於在噪音環境中可以恢復正常的聽力,而患有聽力障礙的小朋友,更會影響學習質素。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及整全成長發展中心的袁志彬博士設計了「華語口語詞彙在噪音下看圖指認的適應性測驗(MAPID-A)」,研究3歲或以上有聽覺障礙譜系與正常聽力的小朋友,在噪音環境中聆聽能力的差距,希望協助他們盡早得到相關支援。

模擬日常生活中的噪音 檢驗幼兒聆聽言語的辨認能力

  同為一名言語治療師及聽力學家,袁博士的專長是從事說廣東話及普通話兒童的聽覺障礙及言語辨認能力的相關研究。

  「聽力學家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檢驗聽覺障礙學生在聽力上的缺損程度及種類,從而協助他們選擇及調配恰當的助聽儀器。」袁博士表示,業界流行使用稱為純音測聽的一套基準來測試聽力表現或敏感度,但即使是兩位被這套基準診斷為同樣障礙程度的小朋友,在言語辨認的表現上亦用可能會有顯著的差異。他希望透過MAPID-A測驗找出個別小朋友在噪音下言語辨認能力的基準線。除了有助研究,更能幫助家長為小孩選擇最合用的助聽裝置及其聲音處理設置,優化他們的聆聽及學習語言的潛力。

  袁博士詳細講解MAPID-A測驗的過程及目的。「目前我們的對象是3歲或以上母語為普通話的小朋友。我們強調,要真正協助聽障小朋友聆聽,需確保助聽儀器就算於噪音中亦有一定程度的功效,才能讓小朋友有效地學習語言及透過語言去學習其他的知識。MAPID-A的測驗過程很簡單,需時大概4分鐘就能夠獲得測試結果。」袁博士描述測試開始時,會於平穩背景噪音或者多人說話背景噪音揀選一項,然後小朋友通過點擊電腦屏幕選擇圖片來指認從揚聲器所播出帶有噪音的字詞信號。「我們目標是聽覺能力測試而不是語言能力測試,所以詞彙材料是屬於學前程度,分為日常用品、身體部分、動物和數字這幾類,還有一項測試是檢查辨認單字詞語的聲調。」

MAPID-A 以 專 門 設計的軟件以電 腦化進行測驗,於 模擬生活環境的 噪音掩蔽下,小朋 友只需從電腦屏 幕點擊聆聽詞彙 的相應圖片,測試 他們的言語辨認 能力。
MAPID-A以專門設計的軟件以電腦化進行測驗,於模擬生活環境的噪音掩蔽下,小朋友只需從電腦屏幕點擊聆聽詞彙的相應圖片,測試他們的言語辨認能力。

找出個別言語辨認能力的基準線 專業檢驗助聽儀器及其聲音處理設置的功效

  袁博士續指,為了可以找出每位小朋友言語辨認能力的基準線,測試過程中系統會根據上一項字詞測試的結果自動調節下一項的難度,即答對了上一項後下一項目的難度(即是噪音的強度)便會提高;答錯的話難度便會降低。」

  袁博士分享,助聽儀器動輒數千至數萬元不等,測試結果可讓家長於選購儀器時有更嚴謹及可信賴的依據,亦有助考慮升級或更換的需要。「測驗結果亦能反映新舊助聽儀器的表現差異,給予家長一個更適切的臨床建議。MAPID-A的測試結果更可以引入教育層面,讓學校老師了解哪些學生有噪音下聆聽的困難而需要特別照顧。」

有助診斷患有中樞聽覺處理障礙兒童 盡早提供支援

  袁博士舉例,有些小朋友患的是在聽覺障礙譜系中難以診斷的中樞聽覺處理障礙(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 CAPD),這些小朋友的聽力敏感度正常,但其大腦無法處理和理解接收到的聲音。「患有CAPD的小朋友在嘈雜環境中無法順利接收資訊,甚或錯誤理解老師講課的內容,因而造成聆聽方面的學習困難。如沒有檢驗結果,老師難免會誤會小朋友無心向學,如老師得知他們的學習困難,就能安排調適支援,例如安排小朋友坐於課室前排、讓小朋友使用無線遠程咪高峰等助聽裝置,以及進行密集的聽覺功能訓練。」

  袁博士指出綜觀世界各地的兒童聽覺支援服務,在技術上很難診斷出患有CAPD的學生,一來CAPD的症狀屬於隱性不明顯的,二來全球都缺乏適合檢查兒童的標準化測驗。他寄望以MAPID-A檢查及識別在噪音中聽覺表現不正常和患有CAPD的小朋友,好讓他們儘早得到特別照顧。

  袁博士感慨地分享他觀察到其實最容易被忽略的群組是障礙程度屬於輕度至中度的學生。「障礙嚴重學生的行為特徵明顯,如患有嚴重自閉症或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小朋友,自然得到較多關注照顧。但一些輕度至中度隱性障礙的學生例如患有特殊學習困難(包括讀寫障礙)、語言障礙及聽覺障礙譜系的小朋友,他們的學習問題往往在學前跟小學未被及時注意,因而錯失了治療的最佳時機。這些小朋友的隱性障礙必須透過敏感度高的測試工具才能達至有效診斷。」

提供高敏感度測驗工具 研究製作不同語言的臨床版本

  目前相關MAPID-A的研究主要在內地進行,有份協作的博士生仇心悅分享,她的研究對象是患有嚴重聽覺障礙的小朋友,「當他們配戴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等裝置時,一般交流上看似沒有太大問題,但在進行測試後,結果發現他們跟正常聽覺的小朋友存有15分貝信息噪音比例的差別。」她強調不要小看這15分貝,這代表在課堂中,只有一點點對正常聽力人士毫無影響的環境雜音就足以令他們完全喪失了接收老師講課內容的能力。

  袁博士總結時表示,於治療層面,我們關心的不該只是聽覺敏感度,而是聽覺功能的質量,要評估患者在噪音下聆聽言語所受的干擾有多嚴重,才能實際地協助他們減輕生活影響。所以整個測試的重心,亦是摸擬日常可能會面對的聆聽環境,透過可信度高的統計學數據,以實證為本的科研方法簡單地量化幼兒在噪音環境下的言語辨認能力,讓家長和老師了解實際困難及其嚴重程度。

  「我衷心希望在未來可以爭取更多資源,把目前的研究原型製作粵語、台語和英語等不同語言的版本,而且把現在研究原型版本改良成為臨床測試版本,讓檢驗結果更易解讀,讓測驗更為普及。」他亦希望未來使用MAPID-A的單位願意合作提供測試數據,讓他們除了可以更了解兒童聽覺障礙譜系外,亦可持續優化MAPID-A臨床測試版本的功能及其廣泛使用性。

如有興趣商品化本項目,或進行後續合作計劃,請聯絡香港教育大學知識轉移辦公室。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 2948 7556 聯絡香港教育大學,知識轉移辦公室 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