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多媒體教學 製作中文廣播劇 傳遞孝親價值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32期 吳善揮老師 文德榮老師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

傳統的中文科課堂,學生一般感到較為沉悶。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的吳善揮老師和文德榮老師在舊有的紙筆評估以外另闢蹊徑,大膽嘗試透過廣播劇對中一學生進行孝親教育,帶領學生共同製作了三個廣播劇,並採用漫畫、歌曲、微電影等方式,善用多媒體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吳善揮老師和文德榮老師破格創新,將學科知識、品德教育與資訊科技作有機結合,成功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品德學習體驗,因此榮獲 2022 年優秀教師選舉教學研究組獎項。

孝親文本導讀 培養品德情意

吳老師和文老師將廣播劇活動與價值教育相結合,融入中文科的課程教學當中,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學生深刻地反思所學的品德價值,循序漸進地培養同學的品德情意。廣播劇活動以文本賞析為基礎,老師以「孝親」為教學主題,採用三篇不同的材料施教,包括:黃業華〈求神〉、蘇打綠〈小時候〉、《論語.論孝》,不但兼及文白體裁,更能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

通過師生共讀,老師以一問一答的形式,逐步引領學生深入體會文本的情思,挖掘字裏行間的主題思想。第一次廣播劇製作以黃業華的〈求神〉為引子,藉此勾起同學生病時,父母照顧自己的回憶,引發感恩之情;第二次製作以蘇打綠的歌曲〈小時候〉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討論,歌中的父親彌留之際,兒子應否講述自己的心聲;第三次製作則以《論語.論孝》為本,帶領學生討論傳統孝道文化。

製作廣播劇 宣揚孝道文化

經過三次實戰經驗後,老師隨即開展四格漫畫創作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取材,並滲透到漫畫創作之中,以細膩的筆法帶出文本所蘊涵的孝親精神。其後,學生會以四格漫畫的故事作為藍本,編寫廣播劇的內容和對白,並進行錄音,親自譜寫動人心弦的孝親故事。待成品面世後,老師會在課堂上播放同學的優秀作品,不但能宣揚孝道文化、打造正向校園,更是對同學作品的一種肯定和鼓勵。

學生通過製作廣播劇的學習歷程,能夠深入思考孝親的價值與涵義,並體會到孝敬父母是子女應盡之責。此外,同學亦紛紛對是次學習經歷表示深刻和有趣,能夠以嶄新的方式深入探究孝親價值——感恩、顧念。同時,他們藉着創作廣播劇,亦能夠把所學的知識、品德價值與日常生活作聯繫,將知識學以致用,並向同儕推廣正向學習文化。

參加公開比賽 學習連繫生活

學生創作的廣播劇,不僅在班上演繹及全校廣播,更會參加公開比賽面向公眾,在「啟慧中國語文廣播劇創作暨演繹比賽」獲得優異獎、「故事大師——中學德育及宗教故事演繹暨網上問答比賽」初中組榮獲亞軍,無疑提升了他們學習中國語文的動機和信心。同學雖以孝親為主題創作廣播劇,然而其作品內容非常多樣化,涵蓋「及時去愛」、「思念雙親」、「關愛父母」等不同德育元素。其中,《疫下傳愛》作品更令兩位老師的感受最為深刻,內容講述父子因疫情關係,被迫分隔兩地,二人只能透過大氣電波傳情,帶出對孝親精神的反思。

文老師表示:「《疫下傳愛》製作過程橫跨數月,當中經歷了無數次修改,其中聲音演繹的部分尤為困難,學生需要聲演父親、兒子,並要掌握不同年紀的說話方式及語調。同時,廣播劇總決賽在理工大學舉行,學生要在大舞台上保持穩定的表現亦殊為不易,儘管平日老師協助同學修飾文本、剪輯片段,但在比賽現場則完全靠他們互相合作和臨場反應。故此,學生能夠從生活中取材,以感人小事創作成廣播劇,內容不但感人且發人心省,更能向公
眾宣揚孝親理念,令所有師生皆為之感動。」

突破教學框架 延續孝親價值

吳老師表示:「參賽同學未必是全班成績最優秀的,但透過跳出學習框架,卻有相當出色的表現。因此,未來希望提供更多給學生實踐孝親價值的機會,學校今年亦會成立元朗震夏長者學苑,讓學生服務學院中的長者時,可以體會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文老師則展望,除了推廣孝親廣播劇外,還會透過其他多元形式,讓學生施展才華,例如戲劇、音樂劇等,成為中國語文的教學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