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聖若瑟小學
中文學習融合YouTuber培訓 趣味情景激發學習熱情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
黃翊洛老師
教育專業23期
翻轉教室
語言學習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透過持續練習才能夠將新舊零散的知識點建構成緊密的聯繫網,讓學生融會貫通,將知識應用至生活。然而,刻板乏味的練習只會減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因此馬鞍山聖若瑟小學黃翊洛老師將中文學習結合學生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從而了解學習中文的重要性。
連結生活經驗 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隨着社交網絡的興起,不少學生都視YouTuber、網紅及實況主持等為未來的理想職業志願,因此黃老師特別創設「YouTuber培訓班」作為教學情景,輔以多元的電子學習工具,教授學生掌握描寫景物遠近的順序及重溫修辭技巧,並應用於寫作上。
黃老師笑言,當初是在校長及副校長的鼓勵下才決定參與是次比賽。藉着比賽,她能夠專注於構思具創意的教案,嘗試和挑戰不同的教學模式,調整教案上的所有細節,從中提升自身的教學表現。「我深信教育應該以學生為本,當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時,才能夠成就『有意義的學習』。因此,我強調在教學上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誘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熱情,慢慢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讓他們感受到學習中文的樂趣。」
翻轉教室模式 教授抽象描寫技巧
「為了讓學生更加投入,我先以YouTuber的身份到花墟道進行拍攝,以翻轉教室的模式提升他們對課堂的期待感。而在拍攝的過程中,我亦加入要教授的寫作手法,以具體的視覺語言向學生解釋抽象的描寫修辭,循序漸進地建立他們對由遠至近描寫順序的基礎。」黃老師指出,翻轉教室能夠讓學生提前了解學習要點,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益,而且透過簡單的學習任務,觀察學生能否清晰理解往後學習重點的基本概念,從而調整教學安排。
與此同時,為了檢視學生對描寫應用的了解,黃老師在課堂上滲入比較元素,邀請另一名老師擔任YouTuber,讓學生透過比較對照,分辨運用描寫手法與否的差別,提升他們對中文的鑑賞能力,並鞏固對順序描寫的理解。「學生需指出片段之間的差異並加以解決,過程中能有效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有助他們鞏固基礎,建立自己的中文知識體系。」
寫作除了要具條理外,運用適當的修辭技巧亦能夠令內容更為生動有趣,因此黃老師亦以圖片為學生重溫擬人法的應用。「為了照顧學習多樣性,我會先按照學生的能力給予不同的提示,並採用異質分組的方式,讓學生藉着互相協助和引導,激發良性思考,以提高學習表現。」
多元電子平台 創造愉快學習經歷
以往教學大多局限在課堂上老師單向講授的模式,側重於背誦、重複課本或教授教材的資料,長遠不利學生建立對學習的興趣,窒礙他們發展獨立學習的能力。為此,黃老師於是次教案中善用不同的電子學習資源,期望能夠為學生創造愉快的學習經歷,激活他們對中文的好奇心以及對知識的求知欲。「現今學生在學習需要、興趣、風格等眾多方面存在不同差異,因此在教學上老師亦需要與時並進,透過多元的電子平台,學生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如錄音、繪圖等表達自己的意見,令他們更願意嘗試及投入課堂,循序漸進地學習和建立自信,並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及態度。」
另外,黃老師亦希望透過活動形式,引導學生了解學習中文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不論科技如何進步,人類都需要透過語言及文字與他人溝通交流,獲得知識和概念,從而發展邏輯分析能力。「在未來,我希望繼續精進教學技巧,針對大部分學生的弱項,設計合適的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