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多元發展 成就非凡出路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27期 人才 教育 STEAM 張建新

教育目的為社會培育人才,過去兩年香港本地勞動人口流失近 14 萬人,因此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搶人才」,以強化香港競爭力。張建新校長認為除了「搶人才」外,亦應將培養人才的焦點放在教育體系上,參考國家「二十大」提出育才造才的未來新人才戰略,將培育人才劃分為普及化和拔尖兩個層次。

普及化教育 培養共通能力

普及化對於香港培育人才有着關鍵性作用,尤其現時香港適齡人口下降。張校長指出:「我們需要悉心培育每一位學生,學校可以藉着該契機,優化香港的教育系統,特別是基層教育的部分,優化每班學生人數,調整至 25-28 人,使到教師對學生的照顧更加全面。」此外,教育普及化不能只流於小班教學,在教學質素上亦要有所提升,現時很多學校致力應用科技到教學當中,投放大量資源進行 STEAM 教育的課程整合,甚至課室亦因應創科教育的需要而改建。課堂相對過往,除了傳統面授外,學生更需要通過「動手做、動腦筋」解決問題,以上皆是課程上的改動。張校長表示,培養學生共通能力,包括解難、編程、合作、溝通能力等,有助他們更好銜接至未來職涯。

拔尖集中培訓人才 建全港學界人才庫

培養人才除了普及化教育外,教育界亦應思考如何造就拔尖人才,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香港未來需要創科人才。學校現時舉辦不少 STEAM 的活動,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亦有提供資訊科技相關的計劃,協助教育界普及創科教育。張校長認為:「政府投放更多資源發展創科教育,教育界當然欣賞及歡迎。這些計劃能夠使到 STEAM 的教學內容更百花齊放,發掘對科技有興趣和潛質的學生,有利校方集中培訓。」

就專科人才長遠發展而言,學校進行人才拔尖,重點培訓固然重要,惟如何將校內拔尖上升至全港性的層次,才是政府值得深思的部分。張校長提出,人才拔尖能夠以全港性或區域性的形式進行,在各區尋找合適的學校作為資源中心學校,並安排大專院校老師擔任導師,聚集尖子成為固定學習小組,在課餘時間,到中心學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

未來社會越發講求人與人的聯繫,不再盲目追求個人創造價值,大眾逐漸懂得透過共享資源,討論過程中的思想碰撞,從而提出改良方法,互補對方不足。因此,為了香港人才的持續發展,社會該為學生創造環境及網絡,集合各學校的資源,重點培養專才,形成學界人才庫,未來為創科發展作出貢獻。

張建新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