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用資源規劃學校電子教學 網上研討會(18期)

如何善用資源規劃學校電子教學 網上研討會(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供應商

在疫情前,不少老師對電子教學零使用,到現在差不多可成為學界KOL,期間,自攜裝置計劃更在很多學校加速實行。老師與學生手上有很多不同的電子學習工具與及資源,如何統整成為有效實行混合式教學、為教學而蒐集數據進行分析,已成為學校的一項新挑戰。

詳細內容
想像未來 培育科技創新新世代——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專訪(18期)

想像未來 培育科技創新新世代——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專訪(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香港對資訊科技人才求賢若渴,政府早在 2015 年推出「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開始加強資訊科技教育,各種計劃亦應運而生。為此,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下稱「資科辦」)推出全新的「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及即將出台的「奇趣 IT 識多啲」計劃,為學界提供達 7 億港元資助。資科辦亦開宗名義,為學校「拆牆鬆綁」,吸引更多學校參加計劃,為學生提供更多資訊科技相關活動,在學生心中埋下創科種子。

詳細內容
如何運用資訊科技 改善圖書館運作及推廣閱讀

如何運用資訊科技 改善圖書館運作及推廣閱讀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圖書館以中小學生為主要的服務對象,學生整體人數約二千人,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下,學生大多只會在十至十五分鐘的小休時間內進入圖書館閱讀及借還書,故需要廣泛地運用資訊科技,以提升日常運作的效率和效能,並推廣閱讀,營造閱讀風氣。

詳細內容
第十個基準 「家長參與和支持」(18期)

第十個基準 「家長參與和支持」(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專家分享 教案分享

香港賽馬會「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CLAP for Youth @ JC 團隊根據香港的情況及學生需要撰寫了《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Hong Kong Benchmarks for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簡稱為 HKBM),由香港教育大學葉蔭榮博士擔任計劃總監,筆者學校是試行 HKBM 學校之一,HKBM 共有十項準則,今期分享最後一個第十項準則。

詳細內容
連結青年與社區匯集民間智慧改善環境 好空氣社區計劃「看得見」的屯門空氣(18期)

連結青年與社區匯集民間智慧改善環境 好空氣社區計劃「看得見」的屯門空氣(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專家分享

5 月底炎熱的周末,屯門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禮堂舉行「空氣社區展覽日及研討會」,展覽主題為「與你一起『看』空氣」,展示過去同學在屯門各監測點收集空氣數據的成果,公佈區內空氣污染黑點,讓街坊「看」得見空氣污染的威脅。

詳細內容
支援新校長 學界後浪 創出教育新動(18期)

支援新校長 學界後浪 創出教育新動(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時代變更,人事更替,近年不少新校長上任,形成一股新動力。校長作為學校的領頭人,其領導直接影響學校發展方向。校長若能作出明確而具前瞻性的導航,學校行政效能和教學質素亦會有所提升。所以,當校長新上任後,教育局會提供課程予新校長,協助他們適應新崗位,期望各位新校長能發揮所長。然而近年社會動盪加上疫情,由停課到復課再到長期防疫,重重挑戰前所未遇。固有的新校長課程,能否啟發新校長應對全新挑戰?今期《教育專業》請來 4 位新任校長和 2 位支援新校長的學界前輩,齊齊分享大時代下新任校長的感悟。

詳細內容
適齡升小人數減少 小學收生新挑戰(18期)

適齡升小人數減少 小學收生新挑戰(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根據政府數據,以在香港居住的 6 至 11 歲學齡人口推算,2022/2023 學年小一學生人數開始回落;同時,政府亦預測未來六年入讀小一的適齡人口持續下跌,將由2021 年的 59,200 人及 2022 年的 58,500 人,持續下降至 2027 年的 48,500 人。 而教育局預計 2021/22 學年適齡升讀小一的學童人數將由本學年 55,700 人增加至 59,200 人,增幅約半成(3,500 人),但無奈這個數字卻未能反映下一學年真實的學童人數。香港現正處於一個較複雜的情況,學生的人數受到不同的因素影響,其中包括移民、海外升學、回內地升學等,讓留港的適齡學童人數正在急速下降,大大影響了整個學界的生態。

詳細內容
運用全方位學習基金 幫助學生豐富學習經歷——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分享(18期)

運用全方位學習基金 幫助學生豐富學習經歷——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分享(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供應商 教案分享

許敏詩校長表示,全方位學習強調要讓學生在真切情境和實際環境中學習。這些切身體驗能夠令學生更有效地掌握一些課堂以外,才可達到的學習目標,讓同學們從實際體驗中學習,幫助學生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實現全人發展的目標和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

詳細內容
掌握生活技巧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18期)

掌握生活技巧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18期)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教案分享

時移世易,即使生活水平不一樣的高小學生,大部分在家中都不需要特別處理家務,導致很多高小學生缺乏基本自理能力。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特別設立「生活技巧訓練」,從而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僅減低依賴,繼而從中建立自信,正確善用餘暇習慣,亦間接重燃學習熱情。

詳細內容
「3Es情+社同行計劃」 以遊戲為本  支援幼兒 社交情緒教育

「3Es情+社同行計劃」 以遊戲為本 支援幼兒 社交情緒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專業 教案分享 專家分享

近年的幼兒教育亦對幼兒情緒有所關注,市面上有不少與幼兒情緒相關的繪本,可供教師及家長使用,然而尚欠缺一套完整的指標或系統。有見及此,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鍾杰華教授及林俊彬博士領導團隊展開「3Es 情+ 社同行計劃」,希望幫助老師教導學童認識和管理自身的情緒,同時將數據收集,制定了「華人幼兒情緒社交能力量表(Chinese Inventory of Children’s Socioemotional Competence, CICSEC)」,進一步完善計劃,為本港幼兒社交情緒教育提供針對性的方案。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