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多元感官發展(六): 音樂與本體覺(49期)

文: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49期) 英國註冊音樂治療師 楊文婷姑娘 香港音樂治療協會 香港音樂治療協會主席

筆者最近開始學習蛙式,發現浮在水中的時候,身體經常會傾側向一邊,導致左右搖擺。原來自己的肩膀較緊,所以兩隻手伸直的時候較僵硬,身體浮在水中的重心也不穩。

筆者是如何發現自己浮水重心不穩呢?靠的就是本體覺了。我們的本體覺運作是靠在肌肉、關節、骨骼等的感受接收器,去確保我們在正常情況下,身體能輕鬆地做出不同動作,肌肉能正常地收縮,關節也能自由地活動。現在邀請讀者們,用最短的時間,以左手手肘觸碰右腳膝蓋,相信大家也能即時做到,靠的也是本體覺去作出反應,去知道膝蓋在空間中哪個方位。本體覺的重要功能,便是讓我們知道:現在身體姿勢是甚麼、身體部位在哪個地方、動作用力的狀況等等,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感官系統。

好些年前,筆者在特殊幼兒小組中遇到一個自閉症的小男孩,他在音樂律動部分的環節,特別愛假裝跌倒。那位孩子就有本體覺反應過弱的問題,他需要透過身體突然下墜的跌倒動作,藉以感受重摔的滋味,來刺激本體覺。如果留意到小朋友動作較笨重和「論盡」、經常容易碰撞、模仿別人的動作較慢或較困難時,很可能也需要留意,小朋友是否因爲本體覺整合不佳而導致這些問題出現。

音樂,是能夠有效培養本體覺的一個好媒介,利用音樂的特性和小朋友一同做音樂律動。筆者常開設親子的音樂小組,透過不同音樂活動,促進親子的溝通和感情。筆者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就是帶領親子合作的音樂律動。在輕鬆的音樂帶動下,孩子和父母以遊戲的方式一同作出合作的肢體動作,舉例:爸爸做一個瑜伽「下狗式」(Down Dog) 的動作,模擬一個隧道,而孩子就需要以「爬隧道」的方式通過爸爸的「隧道」,或者考驗孩子的解難和創意,利用不同的動作穿過這些「爸爸隧道」。讓孩子爬過隧道,其實就是在鍛鍊他們在空間的感知,爸爸的身體能夠透過瑜伽動作得到一個機會伸展,拉鬆肌肉背部和腿部肌肉,同時孩子亦能夠被爸爸「趣致」的動作引起興趣,可能自己也想模仿爸爸,做一個「小隧道」。大家別小看一個下狗式的動作,其實需要孩子手腳同時用力支撐,將身體重量平均分配在手掌腳掌,當頭下垂的時候,這個動作亦能有效刺激前庭覺(下一篇文章會探討的感官)。孩子亦能感受到身體的「中線」在哪裏,感知自己的身體中線,能夠有效鍛鍊左右的身體協調。

另外,音樂也有很多元素,是非常適合用作本體覺的訓練,那就是音高。高音的時候,肢體動作向上,低音的時候,肢體動作向下。所以,在音樂帶領下,孩子不經不覺間在提升感覺統合的能力。其實這些活動在家也可與孩子玩,但是,筆者認爲,當五六對親子一同玩耍的時候,那種快樂的氣氛,也是一個絕佳推動孩子投入和真情流露的場合,因此,不論大人或小朋友都能夠玩得格外盡興。高興之餘,也能享受音樂帶來對身體的好處和樂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