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多元感官發展(四): 音樂與視覺 (47期)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香港教育雜誌 註冊音樂治療師 樂延言治療及教育中心 楊文婷姑娘 音樂治療 香港音樂治療協會主席 香港音樂治療協會

人類透過感官去探知世界,是我們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今期筆者想和大家探討視覺對我們對音樂感知的聯繫以及幫助。我們的眼睛能夠傳送最複雜的訊息,例如:它可以看到高速運行的棒球軌跡,或者在複雜的地圖上找到某一微細的地點。當然,視覺亦有它的極限,就是我們只會集中看到大腦想看的東西。

視覺訊息有一個很大的特性就是能夠停留。而相反,聽覺的訊息(比方說音樂)是浮動的,並隨着時間變化。而將兩種能夠停留的訊息與浮動的訊息結合起來,能夠互補兩者的差異之餘,亦令我們非常有效地從多角度理解抽象事物。其實這就是「聯覺」—— 一種感官刺激或認知途徑會自發且非主動地引起另一種感知或認識。

其實藝術世界裏面有很多例子是以「聯覺」進行創作,抽象畫派和表現主義始創者俄羅斯畫家Wassily Kadinsky 也是著名的藝術家(註一),利用音樂作爲創作的靈感,因此,他也被認爲是聯覺藝術(Synesthesia in art)代表性的藝術家。他的作品系列《構成》取其英文字「Composition」,也有作曲的意思。他的《構成》系列第三幅畫作中,黃色就是代表他聽到很大聲的小號(trumpet)的聲音。

事實上,孩子在家也可以透過視覺藝術的聯覺培養,去學習、理解甚至欣賞音樂。家長可以於網上挑選一些喜歡的圖片或圖畫,和孩子討論圖片可以用什麼類型的音樂配合。擅長音樂的家長,更可以和孩子在家一同唱歌演奏,從中感受音樂。圖片對視覺想像和音樂的雙向刺激,能讓整個想像的過程變得立體和逼真,就好像我們腦袋裏面自動播放動畫一樣。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提及,家中和孩子玩「樂」的活動,就是與孩子一邊聽音樂、一邊作畫。作畫時,家長可以強調孩子作畫時要以線條以及顏色、色塊圖形去表達聽到的音樂。例如歌聲可以用顏色線代表旋律的高低,顏色圖形代表呼吸停頓位置、唱歌斷句等等。文末筆者為大家提供一些簡單好玩的音樂,培養孩子專注聆聽,以及對音樂的靈敏度(註二)。


註一:
Wassily Kadinsky 的畫作範例:
https://www.ss.net.tw/paint-161_73-3884.html
註二:
建議音樂(可以自行挑選自己喜歡的)
1. 聲樂作品:
莫扎特 歌劇《Die Zauberflöte(魔笛)》第二幕第八場《Queen of Night Aria》Puccini Nessun Dorma from Turandot
2. 管弦樂作品: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行星組曲- 火星》The Planet - Mars
克洛德.德布西《大海,三幅管弦樂交響素描》La Mer, trois esquisses symphoniques pour orchestre
3. 鋼琴作品:
李斯特《鐘》La Campella

圖片一:以線條、顏色表現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