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手工月餅
前幾天,我和兩姊妹舊生一起食飯。兩姊妹訴說她們的生活逸事,姐姐考取了不少專業資格,在醫院裏任職護士,未來會持續增值自己,幫助更多的病人;妹妹剛修畢藍帶廚藝學校的甜點和巧克力課程,從上海返港,目標是開創屬於自己的甜品事業,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品嚐到她做的甜品。她特意製作一盒流心奶皇月餅給我,希望我給予評價。
詳細內容不需要天賦 但要有方法!
每天上班乘搭地鐵的時候,都看到很多家長和子女在短短的路程內不停背誦英文單字,想必這個情況大家也很常看到吧?要學好英文,必須要將英文融入生活當中,故仁濟醫院何式南小學設計有趣的校本課程Star Program,利用輕鬆又有趣的方法增進英文能力,讓學生跳脫學校課本的框架,學習更地道的英文。那麼究竟什麼是STAR Program呢?
詳細內容覺知
早前參與一個名為「生存、生活、死活」的系列講座,由衍空法師邀請一些人生閱歷豐富的嘉賓講者,到校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是次講座嘉賓是常霖法師,法師出家前為香港著名專業攝影師,他與同學們在學校進行面談交流,分享如何「活好人生」。
詳細內容從應用開始 活化英語學習
許多家長想知道用什麼方法能輕易推動子女繼續學習英語。以筆者見解,最直接就是利用人性的特點「諸事八卦的心理」及「嚮往拆解他人秘密的求知欲」。有位老師好朋友曾跟我説:「假若每位走進課室的老師也像主題公園的米奇老鼠、唐老鴨、高飛一樣有趣,相信學生會非常非常喜歡學習。」筆者百分之二百認同這說法,因此經常向大家講述一些鮮為人知的秘聞和新奇但實用的資訊。
詳細內容正視數碼失憶 別讓互聯網抹去記憶
隨着電子教學和在家學習的興起,學生對使用電子學習工具愈來愈運用自如,網絡慢慢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當我們逐漸習慣依賴這些電子產品,甚至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時,便會傾向容易忘記資訊,漸漸不需動腦袋牢牢記着大量訊息,這種現象就是近年來一直提及的數碼失憶(Digital Amnesia)。
詳細內容開發手機應用程式 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疫情下,網上學習日趨普遍,由網課到建立網上資源庫,以至在網上平台收發學生課業、統整及分析學習數據,都為教育界帶來新的意念和機遇。近年,部分由教育局主辦的培訓課程,亦以網上形式進行,讓老師自習及完成評估,效果亦相當理想。在這個基礎上,有甚麼方法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學會善用網上資源,自主學習呢?
詳細內容善用大數據分析 規劃學校持續發展
自1970年代以來,計算機系統通過業務流程的自動化為各行業機構提供了競爭優勢,從而為持份者及客戶提供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服務。時至今天,很多機構的操作數據庫(operational databases)已經積累越來越多的數據。學校的數據庫也不例外,儲存了大量有關教與學、學生支援及學業成績的數據。現代企業機構均以分析及運營數據來優化及支持決策,作為獲得競爭優勢的一種手段。對於學校而言,分析這些教與學數據有助課程發展、改善教學策略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分析數據以發現新決策方案的重要性已被廣泛運用,數據科學(Data Science)便成為新興的學科,而以大數據(Big Data)分析生成的數據量和不同的格式更加成為研究發展的討論焦點。
詳細內容創特殊學習區角 營造共融氣氛
近年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童增多,不少入讀主流幼稚園進行融合教學。為關懷不同孩子的學習需求,投身教育界七年的萌兒幼稚園黎家嘉老師,明白主流學校的 SEN 教育需求急升,特意針對 SEN 學生設計新式學習區角與教具,並增加他們的課餘訓練,希望孩子能融入主流校園,與同學建立真摯友情,學會抒發感受,從小播下主動學習的種子。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