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應用教育 有機結合職涯規劃
《施政報告》提出加強職專教育,並推出「商校合作計劃 2.0」,我認為應用教育有助學生尋覓個人目標,發揮潛能,開展其生涯規劃。尤其是近年本港不少高端職位市場已經飽和,學生透過應用教育有助避免日後出現職業與學位錯配的現象。
詳細內容生涯規劃多元接軌 拓闊學生行業認知
政府進一步推廣職專教育,需留意人工智能普及化,部分職業消失是必然趨勢,但同時又會湧現新的需要,將來出現目前尚未遇見的工種。這就需要「官產學研」良性互動,才能應對挑戰。
詳細內容優化特殊學校教育 提供就業支援配套 吸引人才加入工作
是次《施政報告》中的特殊教育,主要着重於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潛能發展與強化生涯規劃,惟欠缺相關配套措施,恐影響推行成效。此外,議會支持增加醫院學校資源的安排,同時就長遠發展而言,改善人手編制亦刻不容緩。
詳細內容促進職學聯通 完善職業資歷階梯
《施政報告》提出以「職學聯通、多元發展」的策略推廣職業專才教育(職專教育),與傳統學術教育雙軌並行,為青年人提供多元學習和就業機會,包括與業界合作加快發展資歷架構(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QF)下的「職業資歷階梯」(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Pathway),在未來五年,把「職業資歷階梯」涵蓋的行業由 6 個增至最少 18 個。資歷架構秘書處總經理黎英偉先生認為,「職學聯通」策略有助增加職專教育在社會的認受性,深化校企合作亦將為社會發展培育最適切的人才。
詳細內容回應學生學習需要 加強專業人才培訓
特首在 2022《施政報告》中表示會以「職學聯通、多元發展」的策略推廣職專教育,與傳統學術教育雙軌並行,為青少年提供多元學習和就業機會,讓具有不同潛能的年輕人得以發揮,擁有一己所長。相關政策無論在學科學習、學生發展和自信心建立,都有莫大幫助。
詳細內容升中選校策略 規劃選校日程
所謂「知己知彼」,每位家長為子女揀選合適的中學時,應對學校有充分認識,例如學校的辦學理念、傳統特色、收生準則、班級結構、未來發展等;另一方面,亦應考慮子女的能力、志向及興趣,從而作出適當的選擇。此外,亦要深入了解選校遞表的申請流程,認識細則,恰當地安排日程,更可向子女就讀學校查詢意見,即使面對海量資訊,亦能遊刃有餘。
詳細內容2023/24學年 報讀幼稚園K1錦囊
一年一度的選校季度又開始,幼稚園已在今年9月開始招生。面對大量學校資訊:選校、申請手續、入學等,家長們更要按部就班,為子女選擇心儀學校同時多加留意孩子的能力和個性,為目標做好準備,為孩子的未來人生路奠下基石。
詳細內容欲速則不達
近日來中心報讀的小朋友很多給筆者有「衣不稱身」(a misfit)的感覺。當然不是指他們的衣着,而是指他們雖為五、六年級的學生,但只有一、二年級甚至更低的英語水準,如自己的英文名稱也拼錯。我明白學校及教師的難處,教學受疫情影響而轉用網課,因而未能完全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中國人的智慧早已說明「欲速則不達」(Haste makes waste)的大道理。科技現今很發達,各種教學內容隨意在網上找到,學校真正要培養小朋友的是自學自理的能力及推動學習的動機。「急」只會幫倒忙,因學習須着重「質素」而非「量數」。「素」、「數」二字衍生出來的效果很不一樣:一個是「質」,另一個只有「量」【Quantity does not equal quality】。
詳細內容用遊戲探索世界
疫情肆虐近3年,期間孩子的校園生活斷斷續續,其知識發展受到影響外,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受到更嚴重的窒礙。回到校園已經有1個多月,據筆者的觀察,教師、家長和孩子在思想上都有落差。部分孩子或許因為未能達到家長心目中的要求而被責罵,結果衍生害羞和恐懼情緒。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