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人才之力 築繁盛之基

聚人才之力 築繁盛之基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政府重視教育和青年發展工作,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更指出,「青年是香港的未來」,並致力於為青年創造上流發展的機會。在教育方面,培育青年成為德才兼備、愛國愛港、持守正面價值觀及具備國際視野的「終身學習者」。教育局亦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攜手教育界推動教育發展,肩負起為社會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今期《教育專業》封面故事將集中討論學界如何培育出迎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以回應香港建立「人才庫」的需求。

詳細內容
升小英語準備 掌握英語系統 全靠好方法

升小英語準備 掌握英語系統 全靠好方法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隨着疫情緩和,防疫措施放寬,小學生也開始全日上課了。有家長支持,亦有不少反對,認為延遲放學直接影響課後學習。但是,所謂的課後的學習其實很多時就是參加補習班「做功課,再補底」。若然小朋友能在午飯後時段在學校完成大部分家課,有充裕時間消化課本上的知識,不是更好嗎?小兒今年五年級,還記起他小一時,放學時已把8成功課做完了,作為家長,實是喜訊。其實小學課程比幼稚園的要求高很多。就以英文學習為例,首先小學生要經歷默書(Dictation)及閱讀理解(Comprehension)的考驗。沒有打好基礎,根本很難應付。

詳細內容
調整升小策略 男孩女孩大不同

調整升小策略 男孩女孩大不同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升小攻略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不少父母都有以下經驗︰再文靜的男孩,一樣需要「放電」;再活躍的女孩,也會傾向依從成年人的指令。其實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有不同的性情,心智及腦部發展速度亦不一樣,家長可因應子女的發展、能力和性格調整選校策略,選擇最合適的小學。想讓子女愉快學習,家長便先要由了解子女開始。

詳細內容
如何輕易學到純正英式口音?

如何輕易學到純正英式口音?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專家分享

完成6年小學階段,接着便迎來6年中學的生涯,究竟中學生在學習上有什麼可以令自己的英語更上一層樓呢?

詳細內容
升中選校策略 規劃選校日程

升中選校策略 規劃選校日程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香港教育雜誌

所謂「知己知彼」,每位家長為子女揀選合適的中學時,應對學校有充分認識,例如學校的辦學理念、傳統特色、收生準則、班級結構、未來發展等;另一方面,亦應考慮子女的能力、志向及興趣,從而作出適當的選擇。此外,亦要深入了解選校遞表的申請流程,認識細則,恰當地安排日程,更可向子女就讀學校查詢意見,即使面對海量資訊,亦能遊刃有餘。

詳細內容
英語串字十誡

英語串字十誡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很多家長跟筆者反映英語串字很難,即使懂得拼音也會串錯字,今期跟大家分享下一些英語串字系統,希望這些小貼士可幫助各位減少串錯字的機會。

詳細內容
愉快學習=盡情玩樂? 從課程出發 讓學生喜愛學習

愉快學習=盡情玩樂? 從課程出發 讓學生喜愛學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每當我詢問家長選擇蒙養的原因,他們都不約而同表示,學校屬於Happy School,功課壓力不大,學生都喜歡上學。我聽罷當然感到欣喜,然而,愉快學習是否跟少功課及玩樂畫上等號?事實上,令蒙養學生愉快學習的鑰匙,在於KTMY(本校簡稱):

詳細內容
選校疑難小百科

選校疑難小百科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在子女的學業路上,如何選校成為一大難題。既抱着讓子女入讀名校的心願,亦希望發揮他們的潛能,不僅需要在兩者中取得平衡,更要為子女作出最後選擇,其實壓力甚大,深怕「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為了急家長所急,教育傳媒於網上搜羅了部分常見的選校問題,為家長們提供寶貴的參考。

詳細內容
轉危為機──新時代學習模式

轉危為機──新時代學習模式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常說有「危」就有「機」,在接近三年的疫情下,體會得特別深刻,現時學校的學習模式及學習支援都已大大不同了。

詳細內容
專上 STEAM 教育 打造本地應用型專才

專上 STEAM 教育 打造本地應用型專才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高等教育是向社會輸送人才的搖籃,有助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為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所長貢獻國家發展所需,是次《施政報告》,在課程加入更多創科元素,積極在大學院校推動STEAM 教育,提升研究生學額,以及增加資助額和獎學金等,務求推動創科發展,為香港建立人才庫。李子建教授認為政策能夠涵蓋大專院校發展,以及在基礎教育中推動有關 STEAM 的發展。陳智軒教授則認同《施政報告》能配合創科發展,除了資助外,亦有不少實際措施配合。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