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x 創意 引領 5G 技術融入校園 智能水耕種植 建立多元學與教

教育 x 創意 引領 5G 技術融入校園 智能水耕種植 建立多元學與教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隨着 5G 時代來臨,香港積極發展成為智慧城市,教育界更將培育創科人才作為未來一大目標。作為推動創新教育的領頭學校,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率先成為「SmarTone 5G Ednovation 智慧校園計劃」的首間合作伙伴。學校通過「鼓勵及早使用 5G 技術資助計劃」的資助,在電訊商 SmarTone 的專業支援下設立「5G 智能水耕種植系統」及「5G 課室節能系統」。經過實際應用,金偉明校長讚揚 5G 技術引進校園有助提升學與教,為學生打造嶄新的學習場景,豐富其學習經歷,並將學校優化成自動化、支援遙距控制的智慧校園。

詳細內容
「五化」推動體育發展 促進學界協同效應

「五化」推動體育發展 促進學界協同效應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政府銳意推動香港體育發展,並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擔當統籌、推動和發展的角色。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提到,政府會與體育界、學校及其他界別攜手合作,推廣「城市運動」。若要行之有效地推動體育發展,可建基於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專業化及產業化上,「五化」等同奧運五環,環環緊扣。當中普及化更是基礎所在,而精英、盛事、專業和產業(四化)必須同時同步配合推行,才能產生最大的協同效應。

詳細內容
靈活善用資源 可持續發展創科教育

靈活善用資源 可持續發展創科教育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 2 月 22 日發表了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其中提及將於未來三個學年,為每所公帑資助中學,提供高達 100萬元的款項,推動學校舉辦與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近年政府大力推動本港創科教育工作,學校課程與時並進,並作出不少改革,相信本港將會有大批創新科技人才,讓香港經濟朝高質量方向邁進。作為中學校長,我嘗試由學校角度去分析如何更有效善用這些資源,並能讓學校可持續地發展創科教育工作。

詳細內容
樂見政府從善如流 營造多元學習環境

樂見政府從善如流 營造多元學習環境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今次的《財政預算案》在教育方面的撥款有 1,147 億,佔政府總開支的 15.1%,雖然看似投入很多,但只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約 3.77%,與國家及世界先進國家 4% 的指標,顯然仍有距離。

詳細內容
以教育貢獻發展動能 推進香港建設繁榮社會

以教育貢獻發展動能 推進香港建設繁榮社會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香港經歷 3 年疫情打擊,加上外圍經濟疲弱,幾年下來累積頗高的赤字。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主題是「穩中躍進、共拓繁榮新願景」,並採取「中間偏鬆」的財政姿態。今年在教育方面的經常開支增加 63 億元至 1,040 億元,佔政府總經常開支 18.6%;教育總開支逾 1,147 億元,佔政府開支總額的比例約 15%,較去年增加近 7%,增幅依然是各個政策範疇最少的。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香港剛擺脫疫情困擾,經濟正值復蘇初段,政府在資源偏緊下面對較多制約,因此理解教育開支增幅未及預期。

詳細內容
《2023-24 年度財政預算案》有關教育的主要政策措施

《2023-24 年度財政預算案》有關教育的主要政策措施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優質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關鍵,人才是香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資源與推動力。香港的未來,取決於能否持續供應大量優秀人才以應付市場所需。因此,政府十分重視教育,並大力投放資源,提升教育質素。2023-24 年度《財政預算案》,在教育方面的經常開支將增加 63 億元至 1,040億元,佔政府總經常開支 18.6%,是政府開支的一個重要部分,持續為香港貢獻發展動能。

詳細內容
啟發多元智能 培育資優兒童 創建平台 處處都是大舞台

啟發多元智能 培育資優兒童 創建平台 處處都是大舞台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根據1990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發佈「第四號報告書」,探討了資優兒童的定義和他們的教育需要,亦引用美國聯邦教育局對資優的界定,確定資優教育應朝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若孩子在任何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成就或表現,都可界定擁有資優的潛能,包括:智力經測定屬高水平;對某一學科有特強的資質;有獨創性思考,能夠提出創新的意見;在繪畫、戲劇、舞蹈、音樂等視覺及表演藝術方面特具天分;有領導同輩的天賦才能;在推動他人完成目標方面有極高能力;在競技、機械技能或體能的協調方面有突出天分。因此,學校需要有規劃地發展整體的資優教育課程,這樣才能全面地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

詳細內容
與子女溝通 機會就在身邊

與子女溝通 機會就在身邊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近日從媒體上看到研究的報導,指出子女升中之後和家長溝通機會減少,亦不願意向家長分享學校生活。子女踏入青春期開始長大,有自己的想法,追求獨立;要如何與這階段的子女保持良好溝通,可能困擾了不少家長。以下分享一些看法與家長們交流。

詳細內容
親子藝術時光:透過藝術與孩子深入對話

親子藝術時光:透過藝術與孩子深入對話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隨着逐步有序恢復全日面授課堂,剛適應網課生活的孩子馬上又逢巨變,需重新適應回校上課的學習模式,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和陌生的社交圈子,加上不少學校為追趕學習進度,把課業與考試排得密密麻麻,導致家長和學生都加緊操練,希望急起直追,卻忙得焦頭爛額,喘不過氣。在情緒不穩或感到挫敗時,與其繼續囫圇吞棗,不如暫時讓孩子放下課本,齊齊動手創作藝術—有研究指出欣賞藝術或從事藝術活動時,高度緊張的精神會得到宣泄,具平靜內心,疏理情緒的功效。親子創作同時能重建愉快的親子時光,培育孩子多元技能,讓孩子在成長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前。

詳細內容
分享生命教育故事 關愛身邊的人與事

分享生命教育故事 關愛身邊的人與事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學生常常嚷着要聽我的探險故事、成長的故事、繪本故事等。我也愛與他們分享我的故事,藉分享不同經歷,鼓勵孩子擁抱挑戰,為夢想奮鬥。我最欣喜看着孩子一天比一天進步,能陪伴他們一起成長,是多麼幸福﹗現在疫情漸漸過去,在復常的過程中更加需要藉不同的生命故事,鼓勵學生關愛身邊的人與事,珍惜一起相處的日子,感謝默默為我們付出的人。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