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根長老慈善基金第九屆學生嘉許典禮圓滿舉行
7月12日上午,紹根長老慈善基金於佛教黃允畋中學順利舉行第九屆學生嘉許典禮,現場氣氛熱烈,共111名優秀學生獲頒獎項,以表彰他們在學業及個人成長上的傑出表現。
詳細內容「心繫家國」聯校匯演盛大舉行 濃厚愛國主義氛圍潤澤校園
2025年7月4日,教育局主辦的「慶祝《香港國安法》實施5周年暨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心繫家國』聯校國民教育活動匯演」隆重登場,以舞台為載體,全景呈現本學年「心繫家國」系列活動的豐碩育人成果,約二千餘師生、教育界代表共赴這場愛國主義教育盛會。
詳細內容國家教育改革啟示 教育樞紐連接全球
近年來,國家教育改革步伐加快,特別是2014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採用「3+1+2」模式,打破文理分科壁壘,彰顯了對學生綜合素養與跨學科能力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香港於2009年推行三三四新高中學制,鼓勵學生靈活選科並積極推行跨學科學習。香港教育體系的改革經驗與國家教育發展相互呼應,為香港進一步優化教育產業、並在全球地緣政治變局中鞏固自身定位提供了實踐經驗。
詳細內容引領跨科課程設計 回應香港發展所需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教育肩負着培育未來人才的重任。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深明此道,團隊致力超越傳統學科界限,目標明確地培養學生具備多元能力與素養,積極回應香港邁向知識型經濟及人才結構多元化的發展需求。
詳細內容連結專業與願景 開拓多元未來
在教育轉型的洪流中,課程領導是一種對未來的承擔,以及對學生潛能的信念。我校在課程發展上,積極回應社會對多元人才的需求,透過具前瞻性、整合性及以學生為本的課程設計,致力培養學生的知識基礎、共通能力、價值觀與社會觸覺,裝備他們迎接瞬息萬變的未來。
詳細內容遊戲化學習 促進多元發展
在當今全球化和科技迅速變遷的背景下,香港的教育系統面臨着多元化人才結構的挑戰。要滿足這一需求,救世軍韋理夫人紀念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學策略,設計跨科課程,並引入遊戲化學習的理念,以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本文將與大家探討如何透過遊戲化學習的策略來達成這一目標。
詳細內容靈活教學策略 創新課程設計
當前科技正在迅速發展,香港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以配合發展需要,學校在這方面擔任重要的角色。現在的孩子,需要看到自己需要(自身的興趣及強項)、社會需要及國家的需要,而社會、科技發展的速度,更是我們無法估計,單憑學校負責輸入知識,實在無法應付全球化的需要。因此,在正規課程以外,我們更要培養學生有探新求知的精神,樂學活用的態度,然後方能成就未來。
詳細內容教育再出發 踏上多元共融
在一個講求效率與標準化的教育制度下,並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輕鬆地跟上主流課堂的節奏。有些學生學得較慢、理解較困難,又或者對聲音、光線特別敏感,甚至連開口講一句完整的句子都有困難。他們不是不願意學,而是學習之路對他們來說,本來就比較崎嶇。他們,就是我們所說的「特殊教育需要學生」(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簡稱SEN)。
詳細內容制定教學策略 促進多元發展
領導一所特殊學校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多元需求,並制定促進學術、社交及情感成長的教學策略。首先,必須與教師、治療師、家長及社區建立共同願景,強調個別化學習及跨專業協作。透過定期舉辦專業發展工作坊,我們能夠賦能教師採用多元教學策略,例如通用學習設計(UDL),確保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參與學習。
詳細內容AI賦能教育創新 探索學習新路徑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教育領域正經歷深刻變革。興倫實驗學校聯合香港18區每區一間代表學校,共同啟動AI自主學習創新項目。項目為參與學校免費開放AI學習平台,涵蓋數學、物理、化學、公社科等知識點,讓同學可以自主學習,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或是自我挑戰,追尋更佳成績;每間學校每年更有1萬元獎學金,讓學校自主發放給成績進步同學;而學校使用平台的經驗,會透過《教育專業》及《香港教育雜誌》分享,讓社會人士得悉在AI自主學習範疇,學校的成功經驗得以讓更多學校借鏡參考。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