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是教育界的洪水猛獸?
近期教育界火熱討論應如何應對新一代 AI 技術——ChatGPT 的來襲,部分大學更禁止學生使用此類「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深怕學生只懂將「做」功課的重任交給機械人處理。其實現時的境況與 Google 搜尋技術剛出現時有些相似。當時,社會也有不少討論關於應否讓學生使用,以免出現「抄襲」的情況,但事實上仍然是禁之不盡。反之,當時教育界開始教導學生運用此等技術時應有的「資訊素養」。現時的情況也一樣,筆者曾於學校的周會內,查詢學生是否懂得使用 ChatGPT,部分六年級學生回應他們在家也有使用。既然不能避免,何不選擇擁抱。
詳細內容擁抱AI學習新時代
每 樣 技 術 的 出 現 都 對 生 活、 工作、教育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但去年ChatGPT 開放公眾使用則讓人眼前一亮,AI 工具肯定能顛覆我們的工作及學習方式。而 ChatGPT 的使用與否在最近半年一直是大學的熱門話題,但好像中、小學的討論並不多,大多學校只是抱持觀望態度,未有太多實際行動。
詳細內容抓緊AI發展優勢 以科技改善學、教、評
隨着 Chatbot 發展日漸成熟,學界紛紛牽起很多討論和相關應對的措施。作為科技教育工作者,我們當然希望能夠培育學生對科技發展的熱情,啟發他們的智慧,讓他們能夠應用及研發新科技以迎接未來社會的發展。每當出現新科技,都會對教學環境的生態帶來轉變。正因如此,我們會經常強調學與教的範式轉移,迎合實際社會的發展,以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法,但既然評估是促進學習的重要元素,我們能否在範式轉移的過程中,一併考慮到學生學習評估的方式,亦即是我們應設計出一套能切合實際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評估項目。
詳細內容善用人工智能 與時並進的教與學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育,從來不是易事,前線教師除了傳授知識,更需要以身作則,並把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融入不同學習階段,協助學生培養正向的人生觀。近年,科技及人工智能技術急速發展,加上三年疫情改變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常規,各行業及領域也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中也包括教育界。面對來勢洶洶的科技,是要禁止或是面對、辨識、 規範、掌握及運用?與其探討究竟教師的職能會否被取代,何不更積極的討論教師如何與時並進,利用新的「工具」進行教與學。
詳細內容如何可持續發展人工智能
政府應否控制或促進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發展是一個複雜且備受爭議的問題。雖然人工智能機器人有可能為交通、教育、建築和醫療保健等各個行業帶來眾多好處,但也有人擔心它們對社會的影響,例如工作崗位流失、道德影響和潛在的濫用。政府在規範人工智能的發展必須謹慎,平衡創新和保護公共安全與福利,同時亦要確保滿足道德和公平的考慮。
詳細內容CHATGPT掀起教育新浪潮
人工智能發展日益蓬勃,應用範疇廣泛,隨着 AI 聊天機械人程式 ChatGPT 的面世,更在教育界引起廣泛討論,惟學界憂慮生成式 AI 會被用於作弊或剽竊,因此有學校宣布禁止使用 ChatGPT,以免影響學習。但有專家則認為可藉着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優化傳統教育體系,利用 AI 工具減少學生的學習差距。今期《教育專業》封面故事將集中討論人工智能,以至 ChatGPT 為教育界帶來的影響,分享如何正確應用 AI 工具,從而提升教學效能。
詳細內容Happy Learning School 愉快學習 擁抱多元 成就全人發展
為子女「贏在起跑線」這句說話,烙印在很多父母的心中,不少家長疲於奔走,只為子女能入讀一所最好的學校。教育界普遍將學校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傳統學校和Happy School。傳統學校的學術氣氛濃厚,鼓勵學生完成較多課業,注重同學的學業成績,以增加他們日後升讀大學的機會;Happy School 則重視孩子於學術以外的多元發展,如品德教育、體育、藝術等不同範疇。學校亦比較注重小朋友創意、邏輯思維的發展,給予充足的機會及舞台,讓小朋友表達自我及發揮所長。老師會以不同方法引導和啟發孩子,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教導他們如何發現及解決問題。
詳細內容英語「復活 GPT」續篇
學習英文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項挑戰,特別是在學習單詞時。然而,用字時使用其他配搭方式,可以使學習英文更具趣味性和有效性。上期說到「Sunday 星期日」的不同配搭用法,今期會分享其他「Monday - Saturday」的配搭用法。
詳細內容藝術路途
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為天主教鳴遠中學帶來莫大喜訊和榮耀,就是鳴遠校友雷楚雄先生憑電影《風再起時》再次獲得最佳電影美術指導獎。雷校友在 60 年代畢業,現時是香港首屈一指的電影美術總監,他入行多年曾擔任多齣膾炙人口電影的美術指導工作。雷校友在頒獎台上接受殊榮時,也不忘感謝校友對他的支持鼓勵,身為鳴遠一分子實感興奮喜悅,並與有榮焉。
詳細內容跨越困境 迎接豐盛人生
香港政府自 2 月逐步放寬防疫措施以來,社會也走出疫情的陰霾。校園多姿多采的生活亦回復正軌:運動會、學校旅行、交流團等團體活動陸續出台,校園又再次充滿訓練聲、打氣聲、笑聲,一切都重新出發。
詳細內容